文件名称: | |||
索引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邵阳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主要参加人员
领导小组:
组 长:肖化虎
副组长:刘昭华 刘家富
成 员:周 雄 邓卫珍 谭单丹 向更生
吴贤武 邵荣华 张文雅 吕 群
卢红辉 曾再生 王 昶 周 毅
罗茂智 王丽军 朱雄成 唐云阶
王歧民 邓建华 谢茂田 李金平
编 制 组: 谢茂田 李金平
报 告 执 笔: 李金平 谢茂田
审 稿: 刘昭华 刘家富
审 定: 肖化虎
目 录
第一章 林业“十二五”建设回顾... 1
1.1主要成绩... 1
1.2主要发展建设经验... 8
第二章 规划背景... 11
2.1机遇... 11
2.2挑战... 14
第三章 总体构想... 17
3.1指导思想... 17
3.2基本原则... 17
3.3发展定位... 18
3.4总体思路... 19
第四章 发展战略... 23
4.1战略方针... 23
4.2发展主要目标... 25
4.3战略任务... 28
第五章 总体布局... 31
5.1武陵山地-雪峰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林区... 31
5.2南岭山地水源涵养林区... 31
5.3湘中丘陵盆地防护林与森林经营区... 32
5.4邵阳市区城市森林与生态景观区... 32
第六章 主要工程... 34
6.1健康森林建设... 34
6.2美丽湿地建设... 54
6.3绿色通道建设... 55
6.4秀美村庄建设... 57
6.5绿色富民产业建设... 60
6.6生态文化建设... 73
6.7林业基础建设... 76
第七章 投资与效益... 95
7.1投资估算... 95
7.2效益分析... 96
第八章 保障措施... 98
8.1组织保障... 98
8.2政策保障... 98
8.3资金保障... 99
8.4科技保障... 100
8.5管理保障... 101
8.6人才保障... 102
附表:
表1邵阳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
表2 邵阳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一览表
第一章 林业“十二五”建设回顾
1.1.1绿色行动成效卓著
⑴以工程项目带动“绿色邵阳”建设效果初现
2012年,制订出台了《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计划》,掀起了全市社会参与营造林的高潮,在城市三区实施了造林示范基地建设、森林城市绿色通道建设、秀美村庄建设等一系列营造林工程,全市完成三边造林2.67万公顷,城市三区完成各类造林0.65万公顷,城市三区森林覆盖率大幅增长,为市区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市把“绿色邵阳”作为立市品牌,依靠大工程,建设大生态,通过实施长(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石漠化治理等一批国家生态重点工程;全市完成各类造林11.37万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19.33万公顷。
⑵义务植树成效明显
市、县级单位五大家领导及市直联村建绿部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义务植树绿化国土的号召,近五年来参加义务植树2423.6万人次,平均尽责率为84.5%,完成义务植树9884.1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676个,面积5933.3公顷。完成公路绿化4389.1公里,河渠绿化1741.8公里。
⑶样板示范效果凸显
全市创办城郊荒山造林、油茶、楠竹新造和速生丰产林造林等各类大规模示范基地156处,办点面积0.28万公顷。有实力的企业、老板创办各类生态农庄、林业产业园12个,每个平均投入5000万元以上,样板示范效果明显。
1.1.2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⑴传统产业不断扩大
隆回金银花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并成功引进国药控股集团开展金银花精深加工。油茶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邵阳茶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邵阳县为中国油茶之乡、中国茶油之都、全国油茶基地建设示范县,中国?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正式在该县挂牌成立;绥宁县被誉为“万顷油海”、全国油茶基地建设示范县。全市共有油茶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130余家,其中国家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家、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8家、大发体育:十大茶油品牌2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以邵阳县油茶产业为辐射点,邵东、新邵、城步、隆回、新宁、大祥、双清、北塔等地相继加入了油茶产业开发的行列,完成油茶新造0.17万公顷,低改0.33万公顷,新建高产油茶万亩乡2个、千亩村7个、百亩户123户。
⑵林产工业转型提质
全市共淘汰了部分低效益高消耗企业,关停和取消部分企业,实施产能转型。木竹家具及制品产业为大发体育:新兴优势产业,现有50余家木竹家具及制品加工企业,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7家。全市木竹制家具及制品年产量1200万套(件),家具及制品产值达15.77亿元,同比增长16.5%。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大发体育:竹产业十强企业3家。全市主要林产品产量明显提高,林产工业完成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32.5%。
⑶林下经济彰显特色
在积极发展传统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经济的基础上,引导有实力的大户、公司引进品种,从事林下特色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旅游等产业稳步增长,全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22万公顷,林下经济总产值达55.0亿元。全市具有工商注册的林下经济发展企业或专业合作社715家,其中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8家。邵东、新邵的高山玫瑰基地、邵阳县的南方牡丹基地,新宁、邵东的铁皮石斛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在全省较有名气。邵阳县、新宁县成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崀山中药材种植公司等7家企业及合作社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⑷森林旅游方兴未艾
森林旅游蓬勃发展,生态农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十二五”期间大发体育:新晋了城步两江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隆回望云山省级森林公园、隆回白马山省级森林公园,洞口罗溪省级森林公园升级为罗溪国家级森林公园,龙山森林公园新邵龙山景区更名为新邵岳坪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城步金童山自然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了邵阳县天子湖、城步白云湖、绥宁花园阁、洞口平溪江、新邵筱溪等国家湿地公园。与之前新宁崀山国家地质公园,绥宁黄桑、新宁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武冈云山、隆回魏源湖、宝庆森林公园等成为大发体育:森林旅游业的首要去处,成为吸引省内外游客、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推手,年接待游客460万人次,创造生态旅游产值达31.64亿元。
⑸花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邵阳是仅次于长沙的全省第二大花卉产区,全市有267余家园林绿化及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小型花木市场20多个,花木专业合作组织75个,从业农户3.5万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十二五”期末,花卉种植面积达1.77万公顷,年销售观赏苗木4280.4万株,盆栽植物579.3万盆,鲜切花26万余支,草皮26.8万平方米,花卉年产值达31.5亿元,同比增长21.8%。
有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2家,涌现出了湖南紫薇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邵东县古奇洞玫瑰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南花研园林景观有限公司等年销售额数千万的大型花卉企业;其中以湖南紫薇集团居首,该企业年产紫薇产品18万件(株)、罗汉松5.5万件(株)、其他产品16.5万件(株),产值达2亿多元。2012年,全省花卉工作在邵举行,授牌湖南紫薇投资集团为大发体育:花卉协会紫薇分会。2014年紫薇投资集团代表全省参加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提高了大发体育:特色花卉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1.1.3林业发展后劲夯实
⑴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重点围绕油茶产业发展、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防护林工程、木材战备储蓄库、林下经济、林区基础建设等项目建设,全市“十二五”期间,共争取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油茶产业发展、世界银行贷款、湿地和自然区保护等二十余个项目落户邵阳,争取各类项目投资33余亿元。
⑵国有林场改革进展顺利
全市36个国有林场全部明确为为公益一类或二类事业单位,确定事业编制 4125个, 其中全额拨款2595个,差额拨款1530个,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妥善安置富余职工1774 人;林场职工按照自愿原则纳入社会保障,职工参保率达93%以上;落实了国有林场自主经营权,实行场长负责制,剥离了林场各项社会职能。
⑶宣传舆论引导有力
主动加强与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衔接,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主阵地作用,“十二五”期间,共收集和上报信息2300余条,编发《邵阳林业》136期,被国家林业局、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日报、邵阳日报等相关媒体采用800余篇。邀请省、市主流媒体对大发体育:“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生态公益林建设、绿色邵阳建设进行了全方位报道。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1.1.4森林资源管理不断强化
⑴森林资源严格管理
“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的惠民阳光工程,共约290万立方米集体林主伐指标的及时率、公示率和到户率均达到100%。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结合省委“绿色湖南”和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功能,大幅度减少年采伐量,全市“十二五”期间年实际采伐量均在70万立方米左右,只达年采伐限额的33%,并逐年减少。邵东、新邵、邵阳、武冈、双清、大祥、北塔等县市区通过人大决议,林木已全面实行禁伐,隆回、新宁、城步等地实行部分乡镇或国有林场禁伐。认真组织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进一步摸清林业家底。木竹经营、加工管理进一步规范。区划界定了市辖三区范围内市级公益林0.58万公顷。
⑵森林防火常抓不懈
严格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大发体育在重点防火期森林防火区内禁止野外用火的通告》、《大发体育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和《大发体育加强森林防火群防群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相关精神,修订了《大发体育: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成立了300人的市县武警森林灭火救援队伍、建立了村级护林员制度,由各地财政保障护林员基本工资。争取了国家森林防火项目支持,完成了总投资3270万元的邵阳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初步建立了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强化了基层专业队营房、物资储备库等基础建设。开展了森林防火航空宣传、网络媒体宣传、“禁火令”入户签收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森林防火意识。举办了全市森林防火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指挥人员的指挥组织扑救能力。2011年以来,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332起,受害森林面积1558.83公顷,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1人,无重大特大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实现了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损失林木蓄积、伤亡人数等重点指标的“四个下降”。
⑶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治
“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 22.46万公顷,共投入防治资金 2392.65 万元,防治面积 10.63万公顷,其中无公害防治10.2 万公顷。成灾面积0.66万公顷,平均年成灾率 1.19 ‰,低于4‰的目标管理指标。
⑷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有力
①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监测网点设置。完成了隆回县屏风界、新邵县羊古坳、新宁县黄沙塘、城步大竹山等四个候鸟保护站的站房、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巡查值守工作,加强了对候鸟的保护。建成一个国家级监测中心和四个省级监测中心,配备了监测工具,培训了监测技术,完善了监测制度;科学有序地开展了野生动物疫原疫病监测工作。
②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爱鸟周、世界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等进行了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制作宣传牌、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编印和发放保护湿地宣传小册子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宣传有关湿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以此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努力营造保护湿地、关爱鸟类、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③每年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候鸟重点区域隆回、新邵及新化三县,每年开展联防联控。惊慑了肆意破坏野生动植物违反法犯罪分子,全市没有发生重大滥杀猎扑事件,候鸟迁徙畅通无阻。切实加强了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开展了“让鸟儿自由飞翔”宣传活动和联防工作会议,加大新宁、隆回、城步等地候鸟监测站建设,全市没有发生重大滥杀猎扑事件,候鸟迁徙畅通无阻。
⑸湿地保护面积不断扩大
全市共有大小湿地1431处,湿地总面积41876.2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98 %。“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湿地保护面积达20302.97公顷,占湿地总面积49.63%。已有绥宁花园阁、城步白云湖、隆回魏源湖、邵阳县天子湖、洞口平溪江、新邵筱溪六处已成功申报成为国家湿地建设试点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总面积已经达到6676.8公顷,还有新宁夫夷江湿地公园正在申报国家级试点公园,其面积达1711.6公顷。
1.1.5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增强
⑴通过搭建林业科技合作平台等方式,促进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
2011年至2014年全市完成省级林业科技成果4项,市级林业科技成果2项,通过搭建科研院所+林业生产单位合作平台,建立持续、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创造、成果应用等方面密切合作,引进国内领先林业科技成果6项。
⑵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的支持
围绕国家项目申报指南,在项目储备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策划组织,2011年至2015年大发体育:有10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的支持,其中重点跨区域推广示范项目3个,其他推广示范项目6个,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1个,争取中央财政总投资达810万元。
1.1.6林业行政执法规范有序
⑴强化了执法监管
进一步强化木竹经营、加工管理,依法处罚违章单位156家,责令停业整顿单位28家,吊销经营加工许可证120家。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行为,查处违法案件136起,做出行政处罚122起、刑事立案14起。
⑵林业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严厉打击各类涉林案件,有力震慑了犯罪势头,共受理各类涉林案件8780起,其中刑事案件44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99人,逮捕72人,移送起诉162起206人,查处治安案件24起,行政拘留22人;林业行政案件8335起;处罚8600余人,没收木材25800立方米,罚没收缴 1290万元,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800万元。
1.2.1始终坚持把林业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统筹,提高林业在政府和社会中的认知度
“十二五”时期林业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纵观国际、国内,林业的作用已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
——从国际看,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生态恶化、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林业具有缓解和应对这些问题的多种功能,因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交流合作的重点、重大外交活动的热点。
——从国内看,原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要“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两次重申林业“双增”承诺,赋予林业推动绿色增长、壮大绿色经济、消除社会贫困等重要使命,生态安全、粮油安全、木材安全、能源安全等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绿色湖南的战略部署,赋予了林业部门在建设绿色湖南中的主体地位,并在两型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充分考虑林业地位、发挥林业作用,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从全社会看,集体林权制度及配套措施改革后,林农有了充分的自主权,林地流转、林权流转机制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林农的积极性。特别是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隆重推出了“三边三区三年绿色专项行动”,全社会办林业,更是把林业的地位向上推进了一大步。山绿了,林丰了,水清了,百姓富了,职工笑了。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林业部门坚持创新思路,改革工作方式,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林业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统筹,提高林业在政府和社会中的认知度。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任务,严守林地和森林、湿地、物种等生态红线,着力推进林业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邵阳市林业生态、物质和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以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
1.2.2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为林业发展赢得宽广空间
“十二五”时期,全市集体林权确权率、发证率分别达99.0 %和99.0%,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配套改革也扎实推进,创新了林业管理体制、搭建了林业产权市场交易平台、建立了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业惠民能力不断增强。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向林业汇集,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林业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林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全市林业发展赢得宽广空间。
1.2.3始终坚持把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作为根本宗旨,为林业发展赢得广泛支持
始终坚持把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了“三区、三边、三年”绿色专项行动、通道绿化、秀美村庄建设等工作,切实保护美丽湿地,不断优化城乡生态,林业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在“民生林业”方面,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产业富民;加快争资引项,推进投入富民,极大地激发了林农“依山脱贫、靠林致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资本加速向林业聚集,林区状况逐步得到改善,林业部门已逐渐成为惠民利民的民生窗口,林业行业成了山区林农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1.2.4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保障,为林业发展营造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全市紧密联系新时期邵阳林业工作的实际,切实加强林业干部队伍和林业行风建设,努力增强敬业爱岗意识,履行职责意识,进取创新意识和执行服务意识,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着力加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不断增强林业建设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牢固树立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最重要资本”的思想,大力实施林业人才品牌战略,围绕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从能力建设、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抓好林业行政管理、科技、执法的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林业干部队伍的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保障全市林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章 规划背景
2.1.1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赋予了林业重大使命
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减排增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优选对策,而森林固碳以其特殊功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和建设,首次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林业的定位并赋予林业以重大使命:“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这是提升林业建设的积极信号和赋予的历史使命。
2.1.2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林业,赋予了林业发展更实惠的政策与支持力度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月20日又在国家林业局《大发体育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林业部门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的重大行动纲领,党中央、国务院已把林业治理体系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总布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任务,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内林业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新常态。建立健全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态资源监管制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生态修复制度、生态监测评价制度、森林经营制度、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和调控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财税金融扶持制度等方面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制度化的要求和赋予了更实惠的政策与支持力度。林业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肩负光荣使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1.3国内治理雾霾行动,凸显了林业的基础地位和基本任务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4年1月,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年度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同时,时隔25年环保法修订案草案历经四审,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15年1月1日施行,促成雾霾治理入法,使其具有新大发体育针对性,“重典”治污,其第三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这一系列的国内治理雾霾行动表明了林业的基础地位和基本任务。
森林能吸附粉尘、固碳、放氧,吸收有毒气体,森林树木可以控制或者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林业防治雾霾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据统计,邵阳市2014年各类森林、林木固碳量总量为3343.9万吨,蓄水99.5亿吨,释放氧气1.04亿吨,净化二氧化硫13.2万吨,氟化物16.5万吨,氮氧化物0.7万吨,滞尘3008.9万吨。
2.1.4生态红线制度为林业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国家林业局编制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首次划定了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4条国家林业生态红线。生态红线是我国继“1.2亿公顷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体现了党和国家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坚定意志和决心。生态红线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把需要保护的生态空间、物种严格保护起来,构建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也必将在维护代际公平、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大、最珍贵遗产等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邵阳市通过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建成了森林、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湿地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达10处、总面积87282.8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总面积52775.8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面积 1601.6 公顷,县级自然保护区6处,面积33240公顷,自然保护小区12处,面积12000公顷。绥宁黄桑、新宁舜皇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得到了快速提高,试验区旅游规划已经完成。全市界定了55.52万公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公益林(地)等,这些举措已成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必然选择,为全市林业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拓展空间提供了经验及保障。
2.1.5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提出了林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任务
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发改西部〔2014〕2406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大发体育在西部地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通知》)将邵阳市整体列入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确定了“扎实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努力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积极引导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加快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完善生态文化推广体系、健全生态文明保障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等重要任务;林业建设在实施造林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化推广体系、健全生态文明保障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等各项工作中举足轻重。
2.1.6社会对林业的广泛关注、认同和支持为林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通过了《大发体育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再造秀美山川”,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林业双增目标”,习近平同志则提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特别是市委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市委经济工作的四大建设任务之一来抓。并提出了坚持生态立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路,均为林业发展新篇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人们对林业的生态公益属性愈来愈认同,对造林绿化等林业建设项目的参与支持越来越广泛,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的强大合力,全社会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热情高涨,生态保护与建设林业的氛围空前良好。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2423.6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9884.1万株,平均尽责率为84.5%,新建义务植树基地676个,面积0.6万公顷,绿化公路4389.1公里,绿化河道1741.8公里。市区内的义务植树点如桃花洞森林公园、爱莲池公园、北塔区生态园、蔡锷故居、龙山公园等,从荒山变成公园绿地,取得了较好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市各地紧抓“绿色通道”和“秀美村庄”建设,市区开展了 “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有效提升了城乡绿化美化水平。
2.2.1国际社会对生态的战略思考,植树造林备受关注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植树造林已是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社会责任考核要求。但近年来人类文明进程中,由于对生态的严重破坏,全球已经出现了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十大生态危机,其中有八大危机是破坏森林和湿地导致的恶果,并在我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十分严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我国要实现2020年23%和2050年26%的森林覆盖率增长目标还有相当的难度,植树造林事业直接关系到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功败垂成,植树造林意义重大、全世界人们注目。
2.2.2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林业建设任重道远
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中等收入陷阱”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挑战。全市要越过“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难点和重点在农村,而挖掘、发挥林地生产力潜力大、林产品市场潜力大、林业改革红利潜力大等积极因素是攻克这一难点和重点的关键。
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当前国内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43%,不仅低于农业53.5%的水平,更低于林业发达国家80%的水平,提质林业建设与服务水平,改善生态,任重道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论述,明辨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更是契合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2.2.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林业产品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生态消费需求多元化和林业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的凸现期是新常态下人们对生态消费的渴望与认知;人们不仅对林产品粗放需求增加,而且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系列化的生态产品需求问题只能通过对林产品消费结构详尽分析与结构调整,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生态产品消费的需求。
2.2.4落实与划定生态红线,全面实施生态修复任务繁重
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构建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底线”。 2013年7月,国家林业局发布《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启动生态红线保护行动,划定了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4条红线,4条生态红线大多高于现有林业资源量。同时,在地方各地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红线体系化后,生态的保护与恢复和生态资源监管任务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历年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导致的违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数量惊人,自然湿地减少面积急剧上升,荒漠化土地、水土流失等生态重症问题显而易见。因此,划定生态红线范围后的生态修复和资源监管任务繁重。
第三章 总体构想
以“四个全面”为指导,以建成湘西南生态屏障为目标,以建设生态邵阳为总任务,发展生态林业求存量,民生林业求增量,观光林业求流量为内容,全面推进“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建设,创建山水田园旅游市、绿色低碳宜居市、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智慧生态市、民富林丰大强市,为邵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绿色保障和支撑。
3.2.1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发展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推进速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要素资源,努力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3.2.2坚持统筹兼顾,集成创新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统筹各要素、各领域、各方面,强化可达可控分析,兼顾需求与可能,源头预防和治理修复相结合,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长远谋划,总体设计,创新规划思路,实现系统集成。
3.2.3坚持整体部署,重点突破
在“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完善措施,整体布局,持续推进,确保生态建设力度不减。明确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结合“十三五”阶段特征,选准抓手,务求实效,努力实现区域生态质量改善,保障生态安全。
3.2.4坚持分类指导,协同发展
充分考虑资源承载力和生态容量,严格遵循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主体功能规划要求,分区控制,合理调整布局。实施区域总量控制,突出目标指标的差异性,强化指导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落实生态的任务措施,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期,要充分发挥林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突出林业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自然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林业生态文化挖掘与展示和林业法规的制订和完善,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3.3.1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突出邵阳市林业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邵阳市地理环境特殊,是资水源头地区,有雪峰山脉生态屏障,生态区位重要,境内有黄桑、舜皇山、金童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崀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全市有7县一市共8个单位纳入了武陵山经济协作区,2014年经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同意,全市12个县(市、区)整体列入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十三五”时期,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使大发体育: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3.3.2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功能,突出林业在富民强市中的重要作用
“十二五” 期末,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05.5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00.2亿元,增长193.8%。林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和生态产业,是一、二、三产业兼备的特殊行业,产业链条长,涵盖范围广,是木材、粮油、特色林产品以及生物质能源等战略性资源储备的主体。大力扶持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是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的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最可行的途径。
3.3.3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文化功能,突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林业建设发展的过程,是认识、尊重、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的过程,林业发展的成果是生态性公共服务产品,是良好安全的生态环境,通过林业的发展,稳定和提高自然生态承载力,协调人与自然、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林业建设就是建设生态文明,林业发展就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就应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3.4制订和完善林业法规,实现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
法治是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制订和修改完善现有法规,使之与林业发展实际情况、市场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制度相适应,缩短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与传统管理体制机制的磨合期,杜绝执法不严、执法留白等问题。
3.4.1加强健康森林建设,构筑生态屏障
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化防护林修复工程、森林碳汇建设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经营工程、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等大工程大项目为依托,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管护等措施为抓手,稳定或修复森林生态系统,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显著提高。
3.4.2推进美丽湿地建设,培育健康“绿肾”
着力实施 “美丽湿地”建设,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全市湿地面积只增不减。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全面提高重点湿地的保护管理能力。新建一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省级湿地公园(试点),湿地保护面积不断扩大,湿地保护率逐步上升。通过推进美丽湿地建设,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产品的功能明显增强。
3.4.3巩固绿色通道建设,形成靓丽景观
继续实施 “绿色通道”建设,对新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等通道红线内和沿线两旁第一层山脊或平地100米范围内的林地,结合邵阳市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营造以乡土树种为主体、层次分明、色彩和季相变化丰富的绿色生态景观,实现通道与周边的农田、林地、果园、村镇、工矿等形成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网络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景观、经济三位一体的具有邵阳特色的绿色长廊,实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
3.4.4引导秀美村庄建设,营造宜居家园
秀美村庄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落实 “秀美村庄”建设,在建成100个“秀美村庄”示范村、2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批“秀美村庄”、 “生态家园示范村”,引导、推进全市“秀美村庄”、 “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改变乡村空地绿化低、庭院景观单、优良树种少的局面,打造宜居人家,充分展示湖南良好的生态形象。
3.4.5挖掘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古树名木是生态文化的主要载体,积淀着厚重的生态文明史,挖掘整合生态文化资源,树立独具特色的湖湘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和生态文化传播平台,创建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化村、生态文化示范企业,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弘扬林业生态文明。
3.4.6着力林业生态产业建设,夯实林业基础
以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工程、国家储备林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毛竹丰产基地建设工程、特色经济林发展建设工程等为契机,建设一批原材料基地,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原料。大力发展规模企业,重点建设2个现代林业综合产业园和6个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实施绿色富民工程,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社,以林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林农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农收入,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林产品安全,认真执行《大发体育: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和检验检测体系,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的林产品。
3.4.7推进林业支撑体系建设,促进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林业支撑体系重点建设林业服务支撑、林业科技支撑、金融支撑三个方面。
林业服务支撑主要是加强“两站一所”的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林业站建设,建设一批无站房的林业站标准化站房,改造一批林业站的危旧房,增强林业站管理与服务能力;二是加强木材检查站建设,完善一批木材检查站的“五统一”建设,建成一批标准化的国家一级木材检查站和二级木材检查站;三是加强森林公安派出所建设,组织实施好森林公安派出所和市、县级森林公安业务用房建设,着力解决无独立用房、无警用汽车、无通讯工具、无计算机的“四无问题”,着力推进网上办案,逐步实现森林公安与地方公安同等保障。
科技支撑主要是实施好“三大工程”。一是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制订一批林业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批林业标准化示范区;二是林业科技平台建设工程,新建一批测土配方土壤测试站,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等科技平台;三是林业重大工程项目科技支撑建设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撑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为林业重大工程提供支撑和引领。
金融支撑主要是做好“四项工作”。 建立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开展林权交易、碳汇交易、大宗林产品交易,在开发建立林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建立覆盖到县市区的交易平台网络体系;建立与国有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扩大授信规模,争取金融机构支持林业发展;拓展林业抵押担保业务,为林业企业发展融资,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森林保险事业发展,为林业经营者解除后顾之忧,积极筹备组建邵阳市林业投资(集团)公司。
第四章 发展战略
依法治林、红线守林、创新活林、产品富林、文化繁林、生态强林。
4.1.1依法治林
依据新形式下林业工作的特点,按照国家颁发的法律、法规、条令、条例等对林业生产进行严格管理,制订和修改完善邵阳市涉林有关法规,防止以人治代替法制、言重于法、权高于法、情大于法,防止以经验代替法规凭主观意志和经验办事,自觉不自觉地脱“纲”离“谱”、“自立章法”。
4.1.2红线守林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划定(生态)红线,守住(生态)底线。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科学划定林地、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大红线,构筑保障和维护邵阳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
4.1.3创新活林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经营模式,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
⑴进一步加快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增强林业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提高林业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加强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推进标准化进程、提高条件能力,大幅度提升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支撑水平和引领作用,推动林业科技事业的全面发展。
⑵进一步创新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己建成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林地流转,保护林农的利益;成立林业基层“三防”(防火、防盗、防病虫)协会,管护林木,提升林业资源源头管理能力;加大与金融机构沟通衔接力度,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火灾保险等金融产品开发,所有森林实现森林保险全覆盖,有效降低林业经营风险,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铺平道路。
⑶进一步创新林业多元化经营模式
进一步加快林业多元化经营模式探索,积极推行企业独立经营,即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民营林场;股份合作经营,即林农以山入股组建股份林场、大户联营、“公司+农户”等多种合作形式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经营;经济协作经营,即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分户经营,分户受益”的“三统两分”模式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⑷进一步创新森林科学化管理形式
在试行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基础上。全面实施“三推行、一启动”。即:推行“两类林”分类管理,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推行按林木林龄排序,公开公正,合理分配采伐计划;推行小片皆伐经营,以面积控制为主,简化审批手续;启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引导经营者科学经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为实现森林科学化经营管理探索有益经验。
4.1.4产品富林
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是支撑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类产品,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
科学把握保护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新期待,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观光林业,将新大发体育更好的林业带来的绿水青山和生态产品奉献给人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态福祉。
4.1.5文化繁林
生态文化有重要支柱和支撑地位,生态文化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教育和推广、生态文化重点工程、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生态文化法制建设,全面普及生态文化和科技知识,大力培育生态文化理念,不断扩大生态价值观的传播,正确引导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健康的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积极开展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挖掘,有力推进生态文化市、生态文化县区、生态文化乡镇、生态文化村建设,构建起先进思想、生态理念、生态道德、鲜明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文化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行动。
4.1.6生态强林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突出生态优先,坚持抓生态就是增强核心竞争力、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以生态强林战略积极扶持生态型产业发展。全面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的同时,强化速生丰产林、木材战略储备林、低质低产林、油茶产业、毛竹产业等基地建设,持续推广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积极引进区外资金推进林工、林游等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形成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完整产业规模,推动生态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4.2.1战略目标
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深化林业改革,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大发体育:林业“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业高效、生态文化繁荣、城市森林葱郁、村庄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富有活力”的生态文明之路,为按时建成全面小康邵阳、绿色邵阳、建设绿色湖南、构筑湘西南生态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4.2.2建设目标
⑴林业生态建设目标
以“四边五年绿色行动”为抓手,通过实施“三百工程”(新增100万亩绿化造林、10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油茶林)为主的各项生态建设工程,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基本修复,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功能区与生态屏障区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人居环境秀美。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功能基本完备。具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支撑保障能力。
⑵林业产业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各项林业产业工程,建成具有邵阳特色的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和木质原料基地,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建设林产工业产业园区,实施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和品牌战略,林产工业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实施绿色富民工程,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农收入,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⑶生态文化建设目标
以生态文化基础建设为依托,宣传教育为手段,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为重点,建设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健康愉悦、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产品,构建起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体系,全社会珍爱自然、保护森林、注重生态的意识普遍增强,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
⑷林业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两站一所” 组织机构合理、队伍稳定、制度完善,服务能力强,能满足林业改革发展和林农生产服务的要求。科技平台先进,科技创新能力强,技术服务到位。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稳步发展,金融机构支持、服务林业的力度加大,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4.2.3主要目标值
⑴约束性指标
①林地保有量为132万公顷。
②森林面积保有量(含非林地中的森林)108. 6万公顷。
③森林覆盖率达到64.48%以上。
④森林蓄积保有量0.72亿立方米以上。
⑤重点公益林(地)面积保有量54.5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地)面积达到39.3万公顷,省级公益林(地)面积达到14.7万公顷,市级公益林(地)面积达到0.53万公顷。
⑥湿地面积保有量4.2万公顷,湿地保护面积达到3.1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75%。
⑦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5%以上。
⑧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到WHO标准的达标率。
⑵预期性指标
①森林(林分)单位面积蓄积达到114.0立方米/公顷。
②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0平方米以上。全市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6.5%。
③全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0.35亿吨,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1747亿元。
④交通道路(主要干道,不含乡村公路)绿化率达到95%以上;
⑤秀美村庄美化率达到65%,90%的村达到“秀美村庄”建设标准。
⑥每年向社会提供可采伐森林蓄积150万立方米,可采伐毛竹2430万根。
⑦林业经济增长率稳定保持在15.0%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30亿元以上。
⑧兴林富民贡献率(农民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山区50%、丘陵区30%。
⑨林木良种基地供种率达到95.0%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90.0%以上。
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0‰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0‰以下。
?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95.0%以上。
?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公众知晓率达到95.0%以上。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0%以上。
4.3.1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明确林业资源产权主体,建立健全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资源监管制度,完善生态资源法律体系,编制林地、湿地等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生态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对各级政府资源消耗、生态损害和生态效益的责任考核。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健全林地、天然林、湿地、国家公园体制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修复制度、生态监测评价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国家储备林制度、生态资源市场定价制度、森林及林产品认证制度、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制度和森林碳汇交易制度等,优化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
4.3.2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构建国土生态空间格局体系,完善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构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重点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全国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退化防护林修复、湿地保护与恢复、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建设、城镇林业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
4.3.3着力构建森林经营制度
对森林实行科学经营,大幅度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搞好森林经营制度顶层设计,建立长期森林经营制度。在森林经营规划基础上,建立健全市级、县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科学制定长期森林经营规划和具体经营方案,确定森林经营目标,逐步推行以森林培育为目的的采伐方式。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完善森林经营法律法规体系,制修订不同树种林种的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和检查验收办法,将森林经营纳入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轨道。统筹谋划森林经营机构职能设置、政策支持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
4.3.4努力推进绿色发展
充分发挥林业在绿色邵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发展木本粮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加快实施花卉产业与技术示范工程,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森林等自然资源生态旅游,打造一批精品森林公园和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森林人家。加快实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划定国家储备林,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大力提升林产工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转型,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4.3.5促进碳汇能源林发展
加快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在有条件的地域,开展碳汇造林活动。倡导节约木材理念,延长林产品使用寿命,健全林产品回收利用机制,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增强林产品储碳能力。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工程,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快推进林业碳汇进入国家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步伐,促进碳汇林业发展。
4.3.6加快推进兴林惠农步伐
以维护农民财产权利为根本,稳定集体林承包权,推进集体林承包权、经营权分离,进一步放活经营权,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允许农民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或林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鼓励农民兴办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等多元化、多类型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多种市场主体,推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使农民获得新大发体育的林业财产性收入,保障农民收入倍增。
4.3.7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森林和湿地是城镇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增加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在城镇化地区合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大力开展城市林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扩大就业,实现产城融合。完善远离中心城市的林区、林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将其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
4.3.8大力培育生态文化价值体系
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勤俭节约、绿色出行、理性消费的生态文明道德。建立生态文化数据库,挖掘树文化、竹文化、花文化、园林文化和动物文化价值。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县”和生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区、县、单位)”、“生态文化村(企业、示范基地)”建设,发掘保护原生态文化。
第五章 总体布局
5.1.1区域范围
纳入武陵山片区的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新宁县、洞口县、邵阳县、隆回县、新邵县等8个县(市、区)
5.1.2建设重点
该区域属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分布区,保持着近乎原始的亚热带森林景观、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古老珍稀濒危物种,是世界同纬度下物种谱系最完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该区域还是资水、沅水的发源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与生态屏障。对于维护生态多样性,保持长江中下游水土涵养,减少长江泥沙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设重点是强化武陵山、雪峰山两大山脉的自然生态屏障功能,全面落实天然林资源管护任务,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努力提高植被健康管理技术、积极建设森林辅助支撑体系、防止森林退化。加大对资水、巫水流域及支流内防护林、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恢复其流域生态功能。加强对资江、巫水源头及支流湿地的保护和监控,着力保护源头区域湿地资源,确保源头水质达到Ⅰ、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
5.2.1区域范围
新宁县。
5.2.2建设重点
南岭山地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是湘江、赣江、北江、西江等河流的重要源头区,具有丰富的亚热带植被和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坚持保护为主,要落实保护措施,禁止滥捕滥采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走廊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恢复,保持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种群平衡,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良性循环。强化生态修复,减少人为破坏,维护自然山水地貌,对生态环境已遭破坏的地区,积极恢复自然环境。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流域生态带,正确处理好湘江与洞庭湖、长江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5.3.1区域范围
邵东县。
5.3.2建设重点
湘中丘陵盆地区是以保护自然生态本底为基础,以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为重点,以构建结构合理的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大力推进森林生态、生态村镇和生态廊道建设,构建复合型与一体化的森林结构体系,有效增强区域生态功能。
5.4.1区域范围
大祥区、北塔区、双清区、新邵县东南几个乡镇。
5.4.2建设重点
加快环邵阳中心城市圈荒山造林和森林公园建设,发展休闲林业和观光林业,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坚持“生态优先、崇尚自然,林水相依和以本土树种为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划原则,逐步形成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城镇、村庄“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基本框架,全面构建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打造出具有宝庆文化特色的绿色景观带和绿色“产业园”。重点发展花卉种苗产业、森林旅游业、特色经济林(油茶、柑桔、板栗、脐橙、杨梅等)基地建设与林产品加工等。
第六章 主要工程
6.1.1公益林保护工程
(1)建设范围
全市12个县(市、区)。
(2)建设目标
构建完备的公益林体系。对全市区划界定公益林进行全面有效管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建立健全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和生态效益监测体系,形成全市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公益林体系。
目前全市共区划界定公益林面积 55.5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39.75万公顷、省级 15.19万公顷、市县级0.58万公顷。“十三五”期间,继续对界定的公益林进行有效管护。
(3)主要建设内容
加强公益林管护,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进一步落实公益林管护措施,加强对公益林的监管;对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和林地,以多种方式对经营者给予合理补偿,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稽查,确保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落实到位,用好管好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和建设资金;通过开展公益林的优材更替、中幼林抚育、退化防护林建设、森林碳汇建设等工程,逐步提高公益林质量,增强森林防护和碳汇功能;建立和完善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和生态效益监测体系,探索公益林森林保险机制,提高公益林管理水平。
(4)投资
“十三五”期间,按照每年平均450元/公顷的补偿标准,公益林保护工程需要补偿基金12.5 亿元。
6.1.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2)建设目标
制订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制度,强化林政执法;逐步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加强天然林管护,健全管护责任制,完善管护模式;继续抓好保障和改善林区民生工作。通过实施上述工作使全市现有天然林资源得到保护和恢复,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全市天然林53.1万公顷,“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天然林资源保护面积33.7万公顷。其中幼龄林抚育17.0万公顷,森林改造培育16.7万公顷。
(3)主要建设内容
实施天然林保护,力争把所有的天然林都更好地保护起来。在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通过开展幼龄林抚育管护和森林改造培育,结合林区民生改善,对天然林资源实施重点保护和恢复。优先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天然林相对集中,且正在受到破坏,对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地区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
(4)投资
幼龄林抚育单位投资4500.0元/公顷,森林改造培育6000.0元/公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需要建设资金17.67亿元。
6.1.3退耕还林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政策,结合大发体育:上一轮退耕还林中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国家计划,对大发体育:25度以上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的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实施全面退耕还林。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规划退耕还林工程规模6.67万公顷,其中坡耕地造林2.33万公顷、荒山造林1.67万公顷、封山育林2.67万公顷。
⑶主要建设内容
在25度以上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的非基本农田坡耕地营造防护林和经济林,对宜林荒山造林绿化、疏林实施封山育林,提高水土流失防护能力。重点加强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退耕还林建设。
⑷投资
按退耕地还林22500元/公顷,荒山造林15000元/公顷,封山育林9000元/公顷,退耕地还林投资5.3亿元;荒山造林投资2.5亿元,封山育林投资2.4亿元;共需要建设资金10.20亿元。
6.1.4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根据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水源涵养林(地)主要布局在 资水源头与河两岸,邵水、渠水和巫水及其它重要支流两岸,大、中、小型水库周围等生态区位的森林、林木、灌木林及林地。工程建设的实施范围全市12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逐步恢复流域和区域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着力提高森林的涵养水源和调节地表径流的生态防护功能。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任务为1.6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0.67万公顷、封山育林1.0万公顷。
⑶主要建设内容
建成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具有完整性和多样性的良性森林生态系统。根据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原理,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方式,大力营造乔灌结合的水源涵养林。
⑷投资
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人工造林(含更新改造)、封山育林单位投资分别按15112元/公顷、5205元/公顷计算,需要建设资金1.53亿元。
6.1.5长江、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⑴ 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长江防护林体系涉及全市长江流域地区的11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建成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森林资源储备基地。保护和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轻自然灾害;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为主导方向促进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十三五”期,规划建设任务为 12.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 2.00 万公顷、封山育林4.00万公顷、低效林改造 6.0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不同区域防护林发展地位,实现资源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举,着力提高流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雪峰山山地水源涵养以营造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为主攻方向、南岭山地水源涵养以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为主攻方向,从而全面构筑绿色屏障,建设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建成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防护林体系。
④投资
计价标准采用人工造林15810元/公顷、封山育林4725元/公顷、低效林改造14640元/公顷,需要建设资金13.84亿元。
⑵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仅城步苗族自治县。
②建设目标
构建珠江流域生态屏障,遏制水土流失和治理石漠化。在巩固一、二期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服务流域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规划建设规模1.73万公顷(人工造林0.33万公顷、封山育林0.53万公顷、低效林改造0.87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构筑由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体,少量用材林、经济林适当补充建设完整的防护林体系。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技术措施,增强林分保水蓄水功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珠江水源地的水质和维持水量的稳定。
④投资
计价标准采用人工造林16400元/公顷、封山育林4100元/公顷、低效林改造8600元/公顷,需要建设资金1.51亿元。
6.1.6退化防护林修复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与改造,重点改造生态脆弱地区退化防护林,基本控制防护林退化现象,明显提升生态防护效能。
该项目“十三五”规划建设任务为8.00 万公顷。其中:更新改造2.33 万公顷、择伐补造1.67万公顷、抚育改造4.00万公顷。
⑶主要建设内容
针对防护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密度不合理、林分生长不良、林分质量下降、防护效能降低等退化现象,通过更新改造、择伐补造、抚育改造等措施进行改造,建设结构合理、健康,防护功能稳定、自然更新能力强的人工防护林。
①更新改造。针对重度退化防护林、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防护林,采取小面积皆伐更新、带状采伐更新、林(冠)下造林等具体方式进行。
②择伐补造。针对中度退化防护林,采用块状择伐、带状择伐等方式进行通过营造混交林,优化防护林结构。
③抚育改造。针对轻度退化防护林,根据林分状况进行,在林间空地进行补植补造,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形成复层混交林。
⑷投资
退化防护林修复工程更新改造、择伐补造、抚育改造单位投资分别按2.00万元/公顷、1.80万元/公顷、1.50万元/公顷计算,需要建设资金13.67亿元。
6.1.7 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构建发展和保护的和谐关系,保护长江生态安全。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稳步提高长江流域水质,显著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该项目“十三五”规划建设任务为57.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4.97万公顷、封山育林16.35万公顷;低产(效)林改造6.21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15.9万公顷;更新造林4.40万公顷。
⑶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效)林改造、中幼龄林抚育、更新造林等工程建设,大力提高森林保持水土和调节地表径流的生态防护功能,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构建健康稳定、自然秀美的生态环境。
⑷投资
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工程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效)林改造、中幼龄林抚育、更新造林工程单位投资分别按1.5万元/公顷、4500元/公顷、1.464万元/公顷、4500元/公顷、2.0万元/公顷,需要建设资金54.89亿元。
6.1.8造林绿化工程
⑴建设范围
为中央财政造林补贴工程建设,范围涉及全市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造林补贴,是林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提高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的重大举措。通过造林补贴工程的实施,实现营造林的社会化组织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全市社会植树造林积极性,深化林业改革成果、实现林业集约化经营,加快推进全市造林绿化步伐,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蓄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建设中央财政造林补贴工程6.0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 3.34万公顷、迹地更新 1.33 万公顷、低产林改造1.33万公顷。
⑶主要建设内容
在全市范围内科学布局,采用人工造林、迹地更新、低产林改造等方式,实施造林补贴工程,重点向森林覆盖率较低及亟待进行森林植被恢复的地域倾斜。
⑷投资
中央财政造林补贴工程中,人工造林单位投资6000元/公顷、迹地更新单位投资4500元/公顷、低产林改造单位投资3000元/公顷,需要建设资金3.00亿元。
6.1.9森林经营工程
⑴森林抚育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实现优化林分结构,调整中幼林树种组成和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达到科学培育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公益林和商品林多种效能的目的。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规划森林抚育工程10.00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林分发育、林木竞争和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适时适量伐除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促进的营林措施。通过定株抚育、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割灌除草、整形修枝、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浇水施肥等措施,加快中、幼龄林木生长,改善林分质量。森林抚育可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森林抵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森林蓄积量快速增长,大大增加森林碳汇量,改善生态环境。
④投资
森林抚育工程单位投资4500元/公顷,需要建设资金4.50亿元。
⑵优材更替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将全市现有公益林逐步更换为树木材质优良、树种结构合理、生态功能良好的优质林分。以发展珍贵稀有树种和优良乡土树种为重点,通过新造与定向改培提高林分质量和林木的经济价值,促进全市优质森林资源培育。“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规划优材更替2.0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选择楠木、香樟、檫树、榉树、红椿、栲树、红豆杉、木莲、观光木等珍贵稀有和优良乡土树种,采取小面积更新、林下补植和宜林地人工造林等方式,逐步对严重老化的过熟林、低质针叶纯林、疏林等低质低效公益林进行提质改造。
④投资
优材更替工程单位投资7500元/公顷,需要建设资金1.50亿元。
⑶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改善林层结构,合理调整群落密度,使全市现有公益林中低质低效林分达到经营损益合理、保持水土以及提高其综合效能的目的。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规划低质低效林改造8.00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现有林地中,存在着大量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林木生长情况差的林分,对这些林分通过补植改造、更新(择伐、皆伐)改造、综合改造和封山育林等措施,科学合理的经营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率,以极低的成本换取很好的收益。
④投资
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单位投资4500元/公顷,需要建设资金3.6亿元。
⑷珍贵树种造林项目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坚持“适地适树、以短养长、集约经营、规模发展”的原则,以西部山地用材林区为重点,以国有林场、森林公园、集体林场、民营种植园为突破口,多渠道、多形式的推广珍贵树种造林。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规划珍贵树种造林0.54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加强珍贵树种种苗基地建设,认真搞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建立以县(市、区)为单位的珍贵树种数据库等措施,规范有序的在全市范围内发展珍贵树种。
④投资
项目单位投资18000元/公顷,需要建设资金1.00亿元。
⑸用材林无节良材培育项目
①建设范围
除市内三区以外的9个县(市)。
②建设目标
培育无节良材,是一种科学的营林措施,它有利于提高森林质量,有利于提高林地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适地适树、集约经营”的原则,以国有林场、集体林场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的推广无节良材培育。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培育无节良材2.00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人工整形修剪消除木材的死节,减少活节,增加木材中的无节部分,获得通直圆满的树干。通过加强无节良材基地建设,搞好无节良材培育示范。
④投资
需要建设资金1.50亿元。
6.1.10林业外资项目建设工程
⑴世界银行贷款森林恢复与发展工程
①建设范围
新邵、邵东和三区。
②建设目标
针对森林资源遭受雨雪冰冻灾害严重地区,通过建立新的森林经营模式,重建、恢复、补植、更新,多渠道,多途径重建和恢复森林资源。增加树种多样性,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灾害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化生态环境功能。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设完成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与发展工程0.2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0.13万公顷、森林抚育0.07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采用多树种混交模式,选择适应气候变化强、生态功能好的树种,进行完全裸露地造林恢复,受损森林补植恢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实现受损森林资源的恢复,林分质量改善,群落稳定性增强,提高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能力,加强森林生态功能,最终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④投资
建设总投资0.30亿元。
⑵法国开发署贷款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
①建设范围
重点布局在新宁、城步、绥宁等县。
②建设目标
提高全市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林产品的产量。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增加森林碳汇,提高林产品产量及质量,增加实施主体的收益,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最佳模式,为邵阳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面积0.3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0.19万公顷,低产林改造0.13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实施营造林建设、机构能力建设和技术支撑建设;大力完善林道、作业道、防护林带、灌溉等附属设施建设;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技术培训和示范活动;开发和推广林业机械化及体系;建立项目管理、林分质量、实施成效的监测系统,科学评价项目的效率、效果和影响等情况。
④投资
建设总投资0.40亿元。
⑶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油茶发展项目
①建设范围
布局在邵阳、隆回、绥宁等油茶产业重点县。
②建设目标
以提升油茶产业、示范和推广油茶丰产技术为目的,采用优良油茶品种、运用油茶林培育、经营新技术,建设高标准油茶示范林基地;实现油茶新造林及幼林培育产量由300千克/公顷提高到600千克/公顷以上;油茶低产林产量由75千克/公顷提高到300千克/公顷以上。通过示范带动,使项目县油茶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十三五”期间,建成0.3万公顷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其中油茶新造0.05万公顷,油茶幼林培育0.12万公顷,油茶低产林改造0.13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油茶林基地并完善相应的附属设施建设。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和技术提高;提高油茶科技推广人员和林农的业务水平和科技推广能力,服务林农,推广油茶新技术。加强项目管理,对油茶项目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价。
④投资
建设总投资0.60亿元。
⑷德国促进贷款森林可持续森林经营项目
①建设范围
布局在洞口、武冈等县(市)。
②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的森林资源在质和量的方面都有显著改善与提高,提高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提升森林的旅游价值、改善政府机构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林农致富。
③主要建设内容
建立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实施并完成1700公顷2个模型的森林经营,建设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支持农民进行产品初加工,特别是森林经营企业以及木材/竹材加工企业,车辆和设备采购,项目人员和农民培训,项目监测和评估,项目档案管理和经验推广。
④投资
建设总投资0.40亿元。
6.1.11森林碳汇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通过人工造林、现有林培育和保护,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适应性和整体服务功能,推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
“十三五”期间,完成人工碳汇造林面积0.33万公顷,完成风景林、公益林、城市森林及其它乔木林转变成碳汇专用林的培育或改造面积1.00万公顷。
⑶主要建设内容
采取碳汇造林,选择碳汇功能较强的风景林、公益林、城市森林及其它乔木林,进行碳汇专用林培育或改造,不断扩大全市碳汇林面积。进一步完善区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借助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初步建立起符合国际规则与中国实际的技术支撑体系,较为完善的碳汇计量和监测体系。不断加强碳汇林业的科技研究工作。
⑷投资
森林碳汇建设工程中,人工碳汇造林单位投资1.20万元/公顷,风景林、公益林、城市森林及其它乔木林的培育或改造单位投资3000元/公顷,需要建设资金0.70亿元。
6.1.12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与市本级。
⑵建设目标
以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为基础,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健康发展。到2020 年末,形成结构合理、布局均衡的自然保护网络体系和资源监测管理体系,使区域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恢复和增加、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
“十三五”期间,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是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网络,新建国家级、省级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站点。
⑶主要建设内容
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绥宁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冈市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城步金童山自然保护区、新邵县龙山自然保护区、邵阳县河伯岭自然保护区、邵东县抬头冲候鸟保护区、隆回县屏风界鸟类监管环志站等单位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绥宁县高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联民乡的田螺旋、联民、陶家,枫木团乡的秋木田、黄泥井和水口乡的新哨等村为主,投资1.2亿元,建设面积1.15万公顷。
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监测监管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
⑷投资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需要建设资金2.73亿元。
6.1.13森林公园(植物园)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绥宁、隆回、邵东、城步、武冈、洞口、新邵、邵阳、双清区、大祥区等10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以现有森林公园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管理能力,改善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条件,有条件的县(市),每县(市)建设一至二个城镇森林公园。
“十三五”期间,规划申报四个省级森林公园;进一步完善现有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到2020 年末,初步建立覆盖全市结构合理、布局均衡的森林公园体系。
⑶主要建设内容
①申报邵阳县河伯岭、双清区莲荷、邵东皇帝岭、绥宁县堡子岭四个省级森林公园。
②修建改造武冈云山伴山进山公路、龙溪进山公路改造、售票点至五里庵公路建设、风车口至紫霄峰公路建设等旅游基础设施。复建胜力寺、伴山庙、三里庵、五里庵、七里庵、别云禅院、卢候祠等历代宗教文化场所。依托武冈云山享誉湘黔桂的宗教影响力及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珍贵动植物物种资源,突出其宗教文化和福寿文化特色,进一步完善湘西南旅游线路,把云山景区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
③高标准建设隆回望云山滑雪场,打造“一个中心”,培育“一条走廊”,建设魏源湖、白马山省级森林公园。依托历史名人文化、花瑶民俗文化等资源,整体开发隆回魏源湖、白马山、望云山三家省级森林公园,将其建成全省有影响的旅游新品牌。
④加大洞口罗溪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唱歌洞景点游步道;高登山景点石板台阶路,对普照寺石庵进行维修;恢复报木江到江仙人桥 “湘黔古道”原貌。在罗溪瑶族乡中学周围修建游客接待中心和大型停车场及其他设施。依托洞口罗溪高顶山千年石庵普照寺(全国仅有的三处全石结构庵堂)、湘黔古道、红军长征路等古建筑和九溪十八洞、三吊瀑布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集休闲、探险、露营、宗教与一体的旅游产品。
⑤对邵阳市宝庆森林公园升级扩容,将邵阳县、大祥区与宝庆森林公园接壤的乡村纳入扩容范围,投资11.0亿元,扩大面积0.06万公顷,建立邵阳市宝庆森林植物园,以利开展植物科普教育,保护珍稀乡土树种,改善城市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林业大市品位,为市民提供舒适和优美的游憩场所,促进旅游环保产业发展。
⑥有条件的县、市,每县(市)建设一至二个城镇森林公园。
⑷投资
需要建设资金33.80亿元。
6.1.14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
⑴建设范围
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等3个县。
⑵建设目标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为出发点,坚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恢复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不灭绝为根本,以原生地种群拯救和生境保护为重点,以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为重要手段,完善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体系,加大科技支撑和宣传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物种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十三五”期间,对市内3种以上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实施野外回归自然试验示范,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保持稳定、部分种群规模扩大。
⑶主要建设内容
选取新宁与城步的银杉、资源冷杉,绥宁长苞铁杉、红豆杉等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建立种子园,开展返迁造林,通过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野外回归、能力建设等拯救保护措施,实现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种群原生生境地全部得到有效的就地保护;建立迁地保护种群,扩大种群规模,实现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
⑷投资
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需要建设资金0.40亿元。
6.1.15古树名木抢救保护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在以保护为中心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加强以保护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探索古树名木特有价值和各项功能全方面发挥的有效途径,建立起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体系框架。
⑶主要建设内容
进行古树名木普查,摸清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以及古树名木在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诸方面的价值;建立健全古树名木数据库;制订古树名木保护制度与措施。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更新复壮、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使古树名木复壮健长。
建设重点包括防火设备购置,病虫害防治,标志及建档设施,宣传警示标志、围栏、避雷针、浇水施肥等。
⑷投资
古树名木抢救保护工程需要建设资金500.0万元。
6.1.16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大发体育:地处衡邵干旱走廊,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基础薄弱、岩溶地区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20年来,累受干旱影响,是全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2009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在新邵县实施以来,大发体育:积累了大量工程管理经验,石漠化治理工程项目县也扩展到5个,项目县岩溶地区石漠化区域森林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石漠化扩展趋势逐步被遏制。
规划将全市全部岩溶地区石漠化区域纳入治理范围,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植被保护恢复措施,使全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区域森林植被逐步恢复,生态系统逐步重建,生态功能逐步增强,石漠化扩展趋势逐步遏制。
“十三五”规划实施治理面积5.6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67万公顷,封山育林及人工促进植被恢复4.00万公顷。
⑶主要建设内容
以森林植被重建和恢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着力解决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生态效益优先,适当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生态区位、石漠化程度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安排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以及人工促进植被恢复等措施,增加森林面积,改善林分结构,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⑷投资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需建设资金5.60亿元。
6.1.17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结合大发体育: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开展废弃矿区综合治理,恢复和重建矿区生态系统。通过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建立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机制,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增加森林面积,有效提高矿区植被覆盖率和区域生态质量,基本遏制矿区水土流失,从源头上控制土壤及水源污染,明显改善矿区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有效保障矿区生产与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规划建设任务2.8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00万公顷、封山育林1.80万公顷。规划期末,实现矿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森林植被恢复率8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90%。
⑶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现有林管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绿化矿区道路和恢复湿地植被等综合措施,恢复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通过设立监测点以及建设管护围拦等设施设备,对矿区现有林地进行管护,提高林分质量;通过填挖土石方、固定边坡等工程措施改善立地条件,对因矿山开采导致退化的林地进行人工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通过采取封山育林及人工辅助育林技术措施,提高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森林植被覆盖度;通过在矿区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性能强的耐旱植物,对矿区内道路进行绿化美化,减少运输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粉尘污染;通过种植抗污染能力强的的水生植物,对已污染湿地进行水体净化,恢复湿地植被及其生态系统。
⑷投资
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需建设资金3.10亿元。
6.2.1湿地公园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城步县、洞口县、隆回县、绥宁县、新邵县、武冈市、新宁县等7个县(市)。
⑵建设目标
因地制宜的建设湿地公园,促进湿地保护面积不断扩大,提高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水平。
“十三五”期间,重点对邵阳县天子湖、城步县白云湖、洞口县平溪江湖、隆回县魏源湖、绥宁县花园阁、新邵县筱溪湖、新宁县夫夷江、武冈市威溪等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约8388公顷湿地,实施保护项目建设工程。
⑶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各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湿地公园的发展。重点加强资江流域、主要饮用水源地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周围的湿地公园建设。
⑷投资
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需要建设资金7.06亿元。
6.2.2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加强全市41876.0公顷湿地保护、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和能力建设等内容,遏制湿地生态与环境下降的趋势,使主要湿地的生态状况得到初步恢复,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十三五”期间,主要保护资江及其支流,西江、沅江上游湿地,饮用水源地和大型水库共约33500公顷的湿地的保护和恢复,重点保护市辖三区、新邵县赛双清城市湿地、邵东县蒸水湿地保护工程。
⑶主要建设内容
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主要包含湿地保护体系、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湿地可持续利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重点通过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状况,充分保障湿地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发挥。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模式,开展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同时,实施农区湿地污染物源头控制、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
⑷投资
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需要建设资金5.17亿元。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以全市主要交通干道为骨架,通过对通道(公路、铁路、河道、堤坝)沿线的人工造林建设和现有各类绿色通道的更新改造建设,以线带面,整体推动大发体育: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江河水库沿线及两侧的宜林荒山荒地的绿化,把全市通道建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绿化线,风景线。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绿色通道绿化总里程8975.2公里,完成通道沿线林带造林折合面积1.33万公顷。
⑶主要建设内容
将道路路基(堤面)绿化及其两侧造林绿化和江河湖库沿线绿化统一布局,周边的城镇、乡村绿化美化统一推进,采用人工造林方式和更新改造措施,大力营造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护路(岸)林、景观林,提高道路两侧、江河湖库沿线的防护功能和景观观赏效果,实现通道沿线林木连线成网。
①公路绿化
构建起安全、通透、美观的公路主干线绿化新格局。道路沿线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道路沿线,每侧的5米范围内进行造林绿化建设,选择适应性强,树形优美,防护性能强,不易感染病虫害的耐旱、吸尘植物,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带;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县、乡道路沿线,每侧的3米范围内进行造林绿化建设,选择抗逆性强,冠型开阔,观赏性高的浓荫植物,形成乔、灌、花组合形式多样的绿化带。现有道路沿线没有绿化的地段,限期进行绿化。
公路绿化重点以建设“畅、洁、绿、美”文明样板路为要求,以邵怀、邵永、邵衡、邵安、武靖、洞新、邵坪等高速公路网的绿化美化为龙头,以国道G207、G320网和省级县级公路网省道、县道绿化为突破口。
②铁路绿化
建造成通畅、安全的火车行驶环境。铁路绿化建设以防风固土,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做到保护路基,美化行车环境,保证火车安全行驶。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铁路沿线,每侧的5米范围内进行合理的造林绿化建设,选择树形优美,防护性能强,耐旱、挺拔的高大乔灌树种,形成乔灌合理搭配的绿化带与防护林带。在铁路边坡种植具有护坡作用的草本或矮灌木,防止雨水冲涮。
铁路绿化重点为洛湛铁路邵阳段、怀邵衡铁路邵阳段、沪昆高铁邵阳段。
③江河湖库沿线绿化
不断强化完善江河湖库的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藤则藤,宜草则草,对江河湖库沿线(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沟渠、堤坝等沿线)的每侧进行造林绿化建设。在水流较急、易冲刷塌陷地带,着重考虑防护效能,选择生态价值较高的树种,以营造护堤、护岸林为主;在水流平缓地段,着重考虑经济效益或观赏性,选择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无病虫害、主干通直、抗病性强的良种壮苗,以营造经果林、特用林为主。
绿化重点是在资水两岸、邵水、巫水、夫夷水沿线。
⑷投资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需资金1.40亿元。
6.4.1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绥宁县,大祥、双清、北塔三个区。
⑵建设目标
加快推进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步伐,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完成城市绿化造林0.59万公顷,其中荒山造林0.31万公顷、退耕还林0.1万公顷、通道造林0.1万公顷、城区绿化0.08万公顷。庭院绿化植树1000万株;封山育林0.95万公顷;江河两岸绿化30公里。
⑶主要建设内容
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在城市三区建成区,以创建森林城市为载体,按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以乔木树种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让森林进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⑷投资
森林城市建设需要资金12.00亿元。
6.4.2“四边”造林绿化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四边”指“路边、水边、城边、村边”。“四边五年”绿色行动计划,是大发体育: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系统工程的主体部分,是对过来“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的扩大和延伸。绿色行动以将大发体育:建设成为湘西南生态屏障、打造宜居宜游的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为目标,着力推进“城市中心园林化、城郊地区森林化、江河道路林网化、社区庭院花园化、产业经济生态化”进程。
“十三五”期间,规划五年内,完成全市绿色通道、绿色水道、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秀美村庄)的建设工作,在“四边”地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67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6.67万公顷。
⑶主要建设内容
以城镇、村庄周边、道路两边和河流两岸、大中型水库周边的宜林荒山荒地、空坪闲地为重点,因地制宜,见地插绿、见缝插绿,选择景观优美、防护效益较好的树种以及珍贵树种,大力开展 “四边”造林,推进“城市中心园林化、城郊地区森林化、江河道路林网化、社区庭院花园化、产业经济生态化”建设进程,打造集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家园和秀美村庄,美化人居环境。
⑷投资
项目总投资20.0亿元。
6.4.3“秀美村庄”创建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秀美村庄”创建工程,是大发体育: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秀美村庄”创建工程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党和国家赋予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开展“秀美村庄”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发展农林生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从2014年起,在全市范围开展“秀美村庄”创建工作,并于当年完成了全市5582个行政村的秀美村庄创建规划,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将完成72个示范村创建工作,全市12个县级单位创建“秀美村庄”覆盖面达到100%。
“十三五”期间,规划五年内,再建“秀美村庄”示范村180个,实现全市90%的村庄达到“秀美村庄”建设标准。
⑶主要建设内容
结合“四边五年”绿色行动计划,以提高村庄绿化率为主要目标,突出抓好以村庄为中心的“路边、村边、房边、水边”的造林绿化。以村庄周边、道路两边和河流两岸、村民居住区周边的宜林荒山荒地、空坪闲地为重点,因地制宜,见地插绿、见缝插绿,选择景观优美、防护效益较好的树种以及珍贵树种,大力开展庭院、道路、公共绿地的绿化美化建设,推进村庄“河渠道路林网化、农户庭院花园化”,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和谐安全”幸福家园。
⑷投资
项目总投资7.0亿元。
6.5.1绿色富民基地建设工程
⑴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洞口、绥宁、城步、新宁、隆回、邵阳、武冈、新邵、邵东等9个县(市)。
②建设目标
木材战略储备,是构建国家木材安全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以国家需求为目标,以繁育珍贵树种、培育大径材为主要手段,坚持用全市最好的土地,种植最合适的树种,建设质量最好的储备林,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储备基地。
该基地“十三五”规划建设任务为7.33万公顷。其中:集约人工林栽培4.00万公顷、现有林改培3.33万公顷。
③主建设内容
实现木材战略储备的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把增加木材储备、保障木材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建设基地,从而全面构筑绿色屏障,积极增加绿色碳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重点培育绿色文化,在全市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景观优美的木材生产基地。
④投资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新造林投资2.25万元/公顷、现有林培育按1.50万元/公顷计算,项目需要建设资金14.00亿元。
⑵低质低产林改造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通过对商品林的低产林实行改造为重点的森林经营措施,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不断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十三五”规划全市改造低产林6.07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因地制宜,采取补植改造、抚育改造、择伐改造、皆伐改造、封山育林、综合改造等多种方式,对残次林、劣质林、低效灌木林、树种不适林、病虫危害林及经营不当林进行改造,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优化林分树种结构,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
④投资
低产林改造按照2000元/公顷计算,需资金1.21亿元。
⑶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武冈市、洞口县、隆回县、新邵县、邵东县、邵阳县等9个县(市)。
②建设目标
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有利于缓解木材供需矛盾,有利于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采用先进的营林技术和管理手段,充分利用林木测土配方,实行集约经营和定向培育,建设满足社会对木材产品不同需求的高效优质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十三五”期间建成纸浆材、人造板材、珍贵树种木材、大径材等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6.67万公顷,其中新造3.33万公顷,现有中幼林培育3.34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采用先进的营林技术和管理手段,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和定向培育等经营手段,搞好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基地建设,在全市建成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用途广泛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④投资
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新造林2.25万元/公顷、中幼林培育1.05万元/公顷,项目需要建设资金11.00亿元。
⑷油茶产业发展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用新造、低改等方法建设高产油茶林基地,把油茶产业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构建起长效的国家粮油安全保障体系。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高产油茶林基地11.34万公顷,其中新造高产良种油茶林基地6.67万公顷,低产林改造1.34万公顷,现有新造油茶幼林培育3.33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结合大发体育:大发体育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市重点建设一百个万亩油茶乡(镇)、一千个千亩油茶村、一万个百亩油茶户(场),实现油茶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采用良种良法,加快高产良种油茶林基地建设,提高油茶产量。对现有油茶低产林分,采取抚育改造措施,迅速改善林分结构,使之在短时期内达到丰产稳产;新造与更新改造,采用良种造林;现有油茶幼林,通过加强抚育、施肥、补植等措施,改善林分生长条件,促进其丰产。
④投资
按油茶新造和更新改造基地建设4.50万元/公顷、现有林培育6000元/公顷计算,项目需要建设投资38.03亿元。
⑸特色经济林发展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
②建设目标
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经营传统等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栽培品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和经营产业化,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区,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示范基地。如隆回的金银花、新邵的玫瑰花、邵东的林木中药材、邵阳县牡丹、洞口的蜜桔、新宁武冈的脐橙、绥宁的青钱柳、半枫荷等。
“十三五”规划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13.33万公顷,其中新造6.67万公顷、低产改造或品种更新6.66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整合,发掘优势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发动,实现特色经济林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精细化加工,形成一区一产业、一地一品牌、一方一特色的特色经济林产业群。重点建设以金银花、青钱柳等为主的林产饮料基地;以半枫荷、厚朴、杜仲、黄柏等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以柑桔、脐橙、猕猴桃、葡萄等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核桃、油茶、板栗、枣、油用牡丹为主的木本粮油基地;以油桐、乌桕、光皮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促进优势产品供给能力、安全保障水平、生态效益、富民增收效果明显增强。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健康产品认证,促进产品安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④投资
基地建设新造4.5万元/公顷、改造培育2.25万元/公顷,项目需要建设投资45.02亿元。
⑹毛竹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除三区外的9个县(市)。
②建设目标
建设高效优质、设施完善的毛竹丰产林基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及竹林资源,通过低改与新造相结合,对毛竹林实行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竹材质量,做大做强毛竹产业。
“十三五”期间建设毛竹丰产林基地6.67万公顷(其中改造毛竹林低产林5.33万公顷、新造毛竹林基地1.34万公顷),建设竹林道3000千米。
③主要建设内容
选择林相较整齐、立地条件较好、有培育前途的低产毛竹林,采取劈山除杂、垦复松土、开竹节沟、合理施肥、科学留养、调整密度、适当钩梢等改造措施,加快毛竹低产林改造,促进竹林速生丰产。给合毛竹低产林改造,强化竹林道建设,平均按30~40米/公顷布局,林道宽1.5~3.0米,以改善林分交通运输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的毛竹丰产培育技术,适度发展新造毛竹林基地。着力于提高毛竹林质量的同时,培育竹木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把毛竹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④投资
按毛竹新造3.75万元/公顷、毛竹低产林改造1500元/公顷、修建竹林道150元/米,项目需要建设投资10.32亿元。
⑺林下经济发展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建设范围为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构建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林下经济发展体系。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培育林下经济发展主体,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增长。
“十三五”期间,计划在全市建立林下经济示范性基地20个、扶持林下经济龙头企业8家、组织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30个;新增林下经济发展面积8.25万公顷,使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到20万公顷,产值70亿元以上。
③主要建设内容
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积极发展林药、林菌、林粮、林果、林草、林茶、林菜、林花等林下种植面积3.3万公顷。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禽、林畜、林蜂、林蛙、林下珍贵野生动物、林渔等养殖业1.9万公顷。充分利用林下丰富的资源产品,重点发展野菜、野生菌、野生中药材、竹笋、草、松脂、其它工业原料等林下采集面积2.2万公顷。搞好森林景观开发利用,重点开展观光、休闲、养生和娱乐服务,增加森林景观利用面积0.85万公顷。利用林下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品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规划新建林下产品加工企业40家、仓储企业6家、综合交易市场1个,建立全市性林下经济产品电子商务平台1个。
④投资
全市林下经济发展需要建设投资12.00亿元。
⑻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除三区外的9个县(市)。
②建设目标
构建起多树种、多用途、高效优质的生物质能源林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林业生物质种植、生产、加工转换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推进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显著提高林业生物质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现代林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油桐、乌桕、光皮树等树种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6.67万公顷,其中新造3.33万公顷、改造培育3.34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实行造林、抚育、复壮和综合改造等经营措施,推进生物质能源林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因地制宜,选择速生、丰产、抗性强的优良生物质能源树种营造木质、油料和淀粉能源林。对现有交通便利、集中连片、有培育前途的能源林分,采取补植、抚育改造等综合方式进行改造,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
④投资
新造能源林3.30万元/公顷,改造培育1.50万元/公顷,项目需要投资16.00亿元。
⑼花卉产业发展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③建设目标
构建起布局合理、品种优良、加工业发达、服务业完善的花卉产业体系。树立强管理、提质量、惠民生的理念,以邵东县、新邵县玫瑰花药用、“三区”城郊花卉带及花卉生产为重点,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各类花卉苗木基地。通过加强花卉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提升花卉产业科技含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做强花卉种植业,发展花卉加工业,培育花卉服务业,确保花卉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做大做强全市花卉产业。
“十三五”期间,建设各类花卉苗木基地1.10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以药用和园艺花卉产业发展为核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品种,如紫薇、玫瑰、牡丹等;以邵东县、新邵县园艺与制药两用玫瑰花产业带、邵阳县油用牡丹产业基地、双清区双龙紫薇园、各县(市、区)城郊花卉产业带为重点,建设盆花生产基地、花卉苗木标准化生产基地、花卉快繁基地、特色观赏苗木基地、草花生产基地、草皮生产基地、观赏种竹繁育及休闲基地、紫薇种苗和展示基地、药用花卉种植基地。注重医药化工原料类花卉产品的挖掘。成立邵阳市花卉产业协会,加强花卉产业管理。
④投资
花卉产业发展建设工程按1.00万元/公顷计算,项目需要投资1.10亿元。
6.5.2绿色富民加工增值建设工程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引导和吸纳产业链条关系密切、科技含量高、技术设备先进、品牌优势突出的企业以及社会资金投入林产品加工行业,把新大发体育的林产品加工转化成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带动林农增收,“让绿色升值,让绿色富民”。
“十三五”期间,通过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引导和促进资源、资金等产业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大力促进林产加工企业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专业化生产进程,减少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节能高效、低碳发展的林产工业体系。推动林业产业由单纯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逐步形成富有市场竞争力、高效、结构合理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与服务的需求,继续保持邵阳市林业产业平稳增长。
⑴林纸产业
①建设范围
绥宁、城步、洞口、新邵等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均具优势的县。
②建设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使全市木浆造纸年产量新增3.5万吨以上、林纸产业年产值新增35亿元以上、木浆纸比重46%以上。
③主要建设内容
“十三五”期间推动绥宁宝庆联纸、新邵广信、城步华展纸业改造升级;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木竹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林纸一体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稳妥培植少量管理规范、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从事林纸一体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其林纸产业。
④投资
林纸产业需要建设资金8.00亿元。
⑵林板产业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全市人造板年产量达到60万立方米,年产值54亿以上。
③主要建设内容
“十三五”期间在木竹胶合板、生态免漆板、细木工板、建筑模板、集装箱牌等传统产品基础上,抓好现有林板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改性替代中生、慢生阔叶树以及竹质板材加工。改进生产工艺、完善加工流程,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各种新型人造板。
④投资
建设投资16.00亿元。
⑶木竹家具及制品产业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年产家具达到1500万套(件)、年产值达到53.5亿元以上。
③主要建设内容
加大对家具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邵东伟特、湖南崀山、宝庆号红木家具、湖南百山、湖南金芒果等家具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家具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完善专业化生产与行业协作体系,建立涂料、胶料、五金配件以及装饰材料等配套产品产业链。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小型家具生产厂家、家具作坊进行整合,做大家具产业规模。
④投资
建设投资10.00亿元。
⑷森林绿色食品加工业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以科技为先导、开拓创新,提高森林食品精深加工水平。积极引导、加强联合,提高森林食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壮大森林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年产茶油5.0万吨以上、林果50万吨以上、林药20万吨以上、其它新型森林食品15万吨以上。
③主要建设内容
重点发展传统森林食品、积极稳妥开发利用新型森林食品,做大做强森林食品产业;发展茶油加工、林果加工、药食两用产品加工、其他森林食品(山野菜、野生菌等)加工等项目,开发食用、饮用、药用等多种森林绿色产品。
④投资
建设投资15.00亿元。
⑸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主要建设内容
在加大保护性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同时,利用社会资金,积极引导企业或个人对一些传统民族产业(如中医药等)、人们生活需用量较大的野生动植物物种依法进行繁育、种植(如景观植物)。采取扶持龙头企业、繁(培)育基地、种植户等手段,对繁(培)育技术成熟的物种给予引导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这一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④投资
引导性投资0.10亿元。
6.5.3绿色富民经营平台建设工程
⑴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大力扶持现已形成的各林业产业园,培养壮大经济规模,完善保障措施,发展先进技术。支持、指导林业产业特色鲜明且集中度较高的地区申报林业综合产业园、林业特色产业园。重点建成9个林业产业园区,即中国湖南绿洲楠竹产业园和中国?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等2个林业综合产业园;隆回县工业原料林产业园、城步县城北茅坪林业工业产业园、邵东廉桥中药材产业园、湖南邵阳双龙紫薇产业园、新邵县玫瑰花特色产业园、新宁林下特色中药材产业园、大祥区农林产业园等7个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园建设。
③主要建设内容
林业产业园区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建设林业产业园区是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林业的重大举措。重点培育一批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多个全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好产业园在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同时依据产业园资源特点,对产业园进行准确定位,下大力气引进有特色的项目;依靠科技兴园、人才兴园,积极引进高科技领域、高附加值的项目,注重人才的培养,增强园区竞争力。“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进“中国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和中国湖南绿洲楠竹产业园建设。
——中国·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规划为“一体两翼,三片多心”。“一体”为以该产业示范园为依托,通过打通油茶产业链并建立油茶产业集群,建设邵阳县经济发展新引擎,重塑邵阳县域格局;“两翼”指把该产业园划分为东侧的高密开发区与西侧的低密开发区,两翼齐飞将为该产业示范园的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三片”分别为以茶油大宗商品交易和油茶总部经济为特色的商务片区,以油茶现货交易、油茶现代物流及金融服务为特色的商贸片区,以油茶从业人员及客商居住配套的商住片区;“多心”为油茶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油茶金融服务中心、油茶互联网商务中心、现代仓储物流中心、油茶科研检测中心、配套居住中心。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茶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及相关金融、物流服务中心,将实现年茶油大宗商品交易超100亿元,茶籽交易量至100万吨以上的全国最大的油茶及衍生品交易基地,将引领中国油茶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湖南绿洲楠竹产业园。是以绥宁县袁家团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楠竹精深加工为主的竹木产业主导产业,以建设省级楠竹产业园为目标,大力培育楠竹产业集聚平台,精心打造楠竹精深加工基地,拉长楠竹产业链条,陆续引进湖南中集、银山竹业、邵阳佰龙、丰源竹木、宝顶科技、华龙风行、江西亿佳等大中型楠竹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竹家具、竹滑板、竹地板、竹车厢板、竹集装箱板、绝缘纸板、竹醋液、竹碳、竹筷、竹工艺品等,楠竹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初步形成了贸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基本实现了楠竹产品多样化、加工技术科技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备的楠竹产业格局,园区楠竹加工能力达到800万根。
④投资
建设投资24.00亿元。
⑵流通业态体系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邵东县、隆回县、洞口县、双清区、北塔区。
②主要建设内容
对现有木材市场、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保证林产品依法有序流通。规范管理好现建成的邵东县木材交易大市场、邵东县中药材交易大市场、隆回县小沙江金银花交易大市场、双清区建材大市场、北塔区木材交易大市场等林产品集散市场。新建洞口县经济林果及森林食品物流大市场。条件适合时建设林产品专业市场及林产品专业物流。实施“互联网+林业”战略,改变原始的物流、仓储运作模式,以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为平台,全面推行信息化,加强林产品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实现智慧物流。
③投资
建设投资6.00亿元。
⑶生态社区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大祥区、双清区。
②建设目标
大祥区檀香园森林公园与檀香园生态社区建设;邵阳市凝翠湖生态植物园及生态人文休闲山庄建设(双清区)。
③主要建设内容
森林公园、新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农产品养殖基地、智慧农庄建设,生态植物园及生态人文休闲山庄。
④投资
建设投资5.00亿元。
6.6.1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场所。
⑵建设目标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布局和要求,坚持挖掘生态文化内涵与促进生态科普大众化相结合,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窗口示范作用。利用各类型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化教育活动,逐步构建覆盖市、县级,立体、全方位的生态文化教育示范格局。
全市共规划建设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13处。其中:建设生态文化示范园8处;建设珍稀濒危植物博览园1处;建设生态文化主题公园4处。各县(市、区)建纪念林基地1~2处。
⑶主要建设内容
生态文化示范园建设:以现有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县(市)为重点,按照“生态理念先进、生态主题突出、生态保护严格、生态文化氛围浓厚”的原则建设。
珍稀濒危植物博览园:以新宁林科所为依托建设。
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建在宝庆森林公园、北塔生态园、双清莲荷、大祥区蔡锷故居等四个地方。
此外在各县(市、区)各建1~2处纪念林基地。
⑷投资
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需要建设资金1.28亿元。
6.6.2生态文化宣传展示平台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构筑丰富的生态文化宣传展示平台。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开展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月等,以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形式,繁荣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全市规划每年定期举办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月各1次。每年举办以弘扬生态文化、宣传展示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如举行邵阳油茶旅游文化节、中国湖南金银花节、湖南邵阳玫瑰花节、中国雪峰蜜桔节等各类节庆活动。
⑶主要建设内容
定期举办各种节庆、论坛、博览会等活动,提供生态文化宣传展示平台。在全市举办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月,油茶旅游文化节、金银花节、玫瑰花节。
⑷投资
生态文化宣传展示平台建设,需要建设资金120万元。
6.6.3生态文化产品挖掘和创作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挖掘、整理和提炼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生态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
“十三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林业文体创造或主题节日活动10余次;组织创作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艺术作品10余件;组织开展林业劳动模范、林业执法标兵、林业技术服务标兵、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等创优争先活动10余次。
⑶主要建设内容
组织开展林区采风、生态笔会、林业征文、林业主题节日、环保主题日公益宣传、爱鸟周、登山比赛、自行车赛、树木挂牌认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创作以林业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影视、摄影、文学、美术、戏剧、歌曲、音乐等作品,积极开展创优争优活动,进一步完善林业文化体系,在全市树立起林业行业核心价值观,适应林业发展建设新常态,促进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⑷投资
生态文化产品挖掘和创作建设工程单位投资30.00万元/次(件、项),需要建设资金150.00万元。
6.7.1森林防火建设工程
⑴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建设较完善的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以“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心,大幅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使全市瞭望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重点火险区火场应急指挥通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一般火险区达到8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的目标,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通过项目建设,完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提高使林火监测能力;加强森林防火通道、生物阻隔带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形成高效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强化森林防火通信系统建设,提高火场应急指挥通讯覆盖率;完善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构建全市统一的信息指挥系统平台,形成由市、县乃至火场的通信信息指挥网络体系,并与森林防火信息省指挥系统对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增加森林防火装备科技含量,提高扑火效率。
③主要建设内容
分两期进行,即邵阳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四期建设、邵阳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五期建设。其中隆回、新邵、邵东为首次纳入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每期建设内容为预警监测系统(林火视频、了望台、防火巡护站等),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防火阻隔系统(防火林道、森林防火林带等),通信系统(通信车、卫星电话、短波电台等),扑火物资(消防水车、消防水泵、高压水炮等)、专业队营房及物资储备库。
④投资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工程每期建设预算为5700万元(其中预警监测系统建设1500万元;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1400万元;防火阻隔系统1000万元;通信系统300万元;扑火物资500万元、专业队营房及物资储备库1000万元);两期建设预算合计1.14亿元。
⑵大发体育:森林消防航空护林站邵阳分机场建设
①建设范围
洞口县。
②建设目标
洞口林业机场建于1987年,位于洞口县花古乡田家村,在县城东南1公里处,占地6.6公顷,土地使用权属为洞口县林业局,是洞口及周边县树木病虫害飞防基地。通过把洞口林业机场进一步加以扩大、改造、提质,建立大发体育:森林消防航空护林站邵阳分机场,职能为森林航空消防兼病虫害飞防,使用辐射范围为邵阳市全境及怀化市中南部,建成后增加了森林防火装备科技含量, “森林防火装备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 大幅提高,提高了扑火效率,切实提高大发体育:森林航空消防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③主要建设内容
该项目建设为征地、土建项目(包括跑道提质、飞机坪整修,修建储油库、油车仓库、蓄水池、停机仓库、管理中心房屋、其他附属设施等)。购买运输车辆(油车与其他车辆)。
④投资
建设需投资5100万元(其中征地500万元、土建工程4490万元,运输车辆购置110万元)。
6.7.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从责任制落实、森防机构和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监测预报、检疫除害、综合防治能力、公共服务水平、社会化防治扶持等方面构建起与现代林业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与市本级。
⑵建设目标
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⑶主要建设内容
——在市本级、新宁县、武冈市、城步县、邵阳县、绥宁县、洞口县等区域建设好湘中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市本级、武冈市、绥宁县、洞口县、隆回县、新邵县建设好雪峰山区域集体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全市8县1市与市本级建设好马尾松毛虫、竹蝗、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马尾松毛虫、竹蝗的防治防控;完成绥宁县松材线虫病疫点的拔除。
——完善林用机场基础设施,改善生物制药厂硬件设施,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
——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监测单位和检疫检查站的硬件、软件建设。逐步推广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控技术,促进森林健康、提高森林自净能力。有序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⑷投资
建设投资1.00亿元。
6.7.3智慧林业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及市本级。
⑵建设目标
以省级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为契机,结合邵阳市林业信息化现状,充分利用省林业厅“数字林业”平台建设成果,按照“抓好体系、建好平台、做好服务”的工作思路,完善邵阳市林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形成“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三大体系”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
⑶主要建设内容
①林业大数据中心
以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林地更新数据、林地测土配方数据、湿地资源、石漠化资源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基础,深度整合各类林业业务数据,为“智慧林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邵阳市林业资源数据标准规范建设、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升级完善林业资源基础数据库、林业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林业综合数据库、公众服务数据库建设;二是配套服务器、存储、基础软件升级完善,构建基础设施云平台。
②林业应用支撑平台
以林业资源数据中心为基础,构建邵阳市林业资源应用支撑平台,主要包括共享服务平台,业务协同平台,移动应用平台,互联感知平台和综合信息应用平台等五大平台建设,为智慧林业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实现林业资源数据互联互通和林业业务一体化、协同化。
③林业协同管理体系
升级完善森林资源更新管理系统、林地更新管理系统、湿地资源管理系统、石漠化资源管理系统、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系统、林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公益林监管综合管理系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林地征收占用信息管理系统、林业资源监测评价与辅助决策系统、林权管理系统(升级完善)、林业资源行政审批系统。
④林业生态环境体系
重点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营造林、林业重点工程、护林员监管和林业灾害应急与森林防火辅助决策方面的应用。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管力度,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野生动植物监管体系。大力推进营造林管理步伐,实现营造林全过程现代化管理。积极推进林业重点工程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及时准确的掌握工程建设现状,实现工程动态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规范水平。
建立种苗信息管理系统、营造林综合管理系统(升级完善)、林业重点工程监管系统、森林防火智能监控与辅助决策系统(升级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护林员监管系统。
⑤林业民生服务体系
围绕全面建设民生林业的要求,着力解决林企、林农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深化信息技术在林业智慧产业、林地智能分析、生态旅游,以及林业智慧商务和智慧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构建面向企业、林农及新型林区建设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包括邵阳市林业信息网站群建设、升级完善林地测土配方、林业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林权交易平台建设等内容。
⑷投资
智慧林业建设工程需要建设资金378.50万元。
6.7.4林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建立起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林业科技体系。按照“突出创新、强化应用、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邵阳市林业生产科技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支撑双增,引领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林业科技技术平台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林业科技推广及示范体系建设、林业重大工程项目科技支撑建设等四大工程,逐步建立集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推广与示范于一体的邵阳林业科技体系,促进林业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⑶主要建设内容
林业支撑能力建设工程:加强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建设,以市林科所为主体建1个测土配方土壤测试站,创建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以城步县林科所为主体组建成马尾松、青钱柳等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库、邵阳县油茶科技园区和绥宁县楠竹标准化栽种示范基地建设。
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在新品种培育、森林经营、林业生物产业、信息技术、生态环境改善与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碳汇计量与监测、区域林业等重点领域和研究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取得较大突破;加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重点完成细叶桢楠育苗及栽培技术、彩叶树种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的应用与示范、香榧育苗等林业科技成果的研究,以及南方油用牡丹栽培技术、紫薇新品种产业化开发示范与推广等省级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林业科技推广及示范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平台建设和科技推广示范,在全市范围内建设2个重点林业科技推广站,打造1个林业科技推广平台,建立科技推广示范基地面积500公顷;加强林业技术服务,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和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委派30名科技特派员对12个县市区实施林业技术服务;开展林业科技普及和人才培养,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现场咨询、技术培训等活动,培养700名新型职业林农。
林业重大工程项目科技支撑建设工程: 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撑团队2个,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为林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⑷投资
林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工程需要建设资金1200万元。
6.7.5森林公安能力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及市本级。
⑵建设目标
构筑林区安全屏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森林公安办公办案条件,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持区域协作、整体防控、以面保点,强化各项安保措施,积极创建“平安林区”,有效维护林区治安秩序。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规划森林公安房屋建筑3万平方米,购置警车20台,通讯设备340台,刑事勘查设备150件。
⑶主要建设内容
加强森林公安业务用房、执法办案区域建设,做好森林公安派出所建设扫尾工作,加强警务装备建设。提高执法能力。继续完善森林公安门户网站、管理信息系统、执法办案系统等基础平台建设。
⑷投资
森林公安能力建设,需要建设资金6700.00万元。
6.7.6林业种苗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双清区、大祥区、邵阳县、邵东县、新邵县、城步县、隆回县、武冈市、绥宁县、新宁县、洞口县等11个县(市、区)。
⑵建设目标
通过全面推进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行政执法、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林木种苗机构能力建设,配备相关基础设施设备,强化林木种苗执法队伍建设。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苗木、花卉与珍稀植物繁育,油茶采穗圃及种苗繁育,林木良种培育,珍稀植物采种等四大基地,实施完成新宁县和武冈市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区(库)建设项目。
苗木、花卉与珍稀植物繁育基地:双清区火车站乡苗木花卉基地,市林科所珍稀植物园,新宁县和新邵县的林业保障性苗圃。
油茶采穗圃及种苗繁育基地:邵阳县、邵东县、绥宁县油茶采穗圃及种苗繁育基地;市林科所和隆回县的油茶良种育苗基地。
林木良种培育基地:大祥区湿地松二代种子园、城步国家级马尾松良种基地、城步二代马尾松种子园等种子园续建项目;城步高脂种子园,隆回柏木良种采种基地,邵东县和洞口县的省级林木良种基地,绥宁县福建柏种子园、半枫荷种苗基地建设项目。
珍稀植物采种基地:新建新宁县珍稀植物采种基地。
到2020年,主要造林树种工程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100%,苗木受检率达到95%,林木种子受检率达到100%,种子储备能力达到年均用种量的20%以上。
⑶主要建设内容
围绕林业产业发展,建成一批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实施完成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区(库)建设项目。加强林木种苗选育、供应、储备、检验、信息化等建设,新建林木种苗质量检验站、林木种苗标准站;建立种质资源信息平台、数据库等。
⑷投资
林木种苗需要建设资金1.10亿元。
6.7.7林区道路建设工程
⑴建设范围
全市林区。
⑵建设目标
构建、完善林区、国有林场内的道路交通网络。通过实施林区、国有林场内林区道路建设,切实改善林区交通条件,推进林区、林场的建设以改善林区、国有林场及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的生产生活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改善其森林经营的重要基础设施,促进现代林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规划对全市林区、国有林场内的道路1079千米进行改造与新建。
⑶主要建设内容
加强林区道路建设的力度。林区公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林区及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的主要进出口通道,主要生产生活经营区、木材集散地、景区连接道路的新建和改造。
⑷投资
共需建设资金20.0亿元。
6.7.8治理能力建设工程
⑴林政执法能力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完善林政执法体系,巩固林业建设成果。建立健全林政执法基础设施,完善执法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执法能力与水平,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稳定与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三五”期间,以县、市、区为主体规划建设10个木材巡查大队,建设执法业务用房1000平方米、配置相应巡查设备(执法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办公自动化设备、工作器械等),全市购买执法车辆26台,26套自动化办公设施及通讯工具,完成5次5000人培训。
③主要建设内容
完善林政执法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木材巡查队伍,加强资源林政队伍建设。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岗位人员业务培训和技术培训、执法队伍思想道德教育、执法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④投资
林政执法能力建设需要建设资金550.00万元。
⑵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
①建设范围
隆回、新邵、城步、新宁、市本级、绥宁、邵东。
②建设目标
逐步建立完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通过对境内野生动物和养殖场所、经营场所及过境的野生动物疫病的有效监测,确保及时、准确的发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功能,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从而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保证经济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建设隆回、新邵、城步、新宁、市林业局监测站,新增绥宁、邵东两监测站。
③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监测站,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监测和检测设备等。
④投资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建设,需要建设资金180.00万元。
⑶林业应急与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建设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林业应急体系:建立健全林业应急体系和林业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预警监测,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全面提升应急控制能力,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保护林业和国土生态安全,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林业防灾减灾保障体系:一是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保障综合系统。
二是完善森林保险机制,扩大商品林参保面积、加大林业保险投放力度,降低林业生产风险。
“十三五”期间,投资1200万元,在12个县(市、区)各建设1个人工降雨灭火作业炮点。商品林参加森林保险面积新增38.0万公顷。
③主要建设内容
林业应急体系:主要是完善林业应急机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共同协作与人员培训,预防林业灾害事故的发生。编制完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林业各类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健全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各项制度,提高林业应急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及指挥调度效率,提高抗御重大林业灾害和处置林业事故的能力。
防灾减灾保障体系:一是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保障综合系统,在12个县(市、区)选择在森林面积较多、山势陡峭、森林火灾易发区域,各建设1个人工降雨灭火作业炮点。二是扩大商品林参保面积,商品林参加森林保险面积新增38.0万公顷。
④投资
共需资金0.4074亿元。其中林业应急体系建设,需要建设资金0.0366亿元。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建设需要资金0. 3708亿元(其中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保障综合系统0.1200亿元;森林保险每年每公顷保费24元,新参保商品林年保费为912万元,财政补贴按保费的55%计算,五年共需财政补贴0.2508亿元)。
⑷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建成较完善、技术先进的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完善监测组织机构与管理,加快技术改造、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升级换代,推广监测新技术应用,构建反应及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监测体系,满足森林多种功能效益综合监测需要。
③主要建设内容
完成林业数据更新调查,着力进行技术升级,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监测质量。开展森林资源数据库更新与森林资源统计年报编制;完成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大发体育:第八次复查邵阳境内的调查;开展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开展进行负氧离子的监测、碳汇监测、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监测;巩固林业调查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加强林业调查单位的技术改造与设备升级换代,提升森林资源管理和调查监测能力;积极开展遥感监测等,推广应用无人机等新监测技术与方法,提高升监测质量和水平,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④投资
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需要建设资金0.12亿元。
⑸林业基层“两站”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9个县(市)。
②建设目标
通过全面提高基层林业站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基础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强化基层林业站的服务意识,明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把基层林业站打造成为管理手段更加先进、管理制度更加完备、管理方式更加科学、管理行为更加规范的落实林业政策的“宣传站”、森林资源的“保护站”、科技成果的“推广站”和林农群众的“服务站”。
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全市木材检查站“统一木材检查站规章制度、统一木材检查站站房及标准、统一林政执法车辆标识、统一木材运输证、统一木材检查人员工作服装”五项制度建设,基本实现木材运输检查监督网络化,基本建设标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检查执法规范化,力争“十三五”期末全市国家一级木材检查站个数达到一半以上,奋力打造一支“管理规范、作风过硬、服务优质”的基层林政执法队伍,从根本上扭转当前木材检查站建设严重滞后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木材检查站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职能作用。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新建林业站站房73个、木材检查站站房15个,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工作器械500套,所有基层“两站”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开展人员培训5000人次。
③主要建设内容
――基层林业站。重点完成73个无站房林业站站房的新建,改善生活与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办公、生产设备。升级办公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照相机等,生产设备包括防火用对讲机、森林资源调查用GPS、罗盘等;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基层业务骨干人员开展知识更新与新技术轮训,全面提高基层林业站人员的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
――木材检查站。重点完成15个检查站房建设;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照相机等办公设备、车辆、对讲机、电视监控设备等生产设备。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基层业务骨干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与轮训,全面提高木材检查站人员的执法水平。
④投资
基层“两站”建设工程,需要建设资金1.33亿元。
⑹国有林场、采育场基础设施建设
①建设范围
9个县(市)。
②建设目标
全市36个国有林场与8采育场,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强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发挥国有林场与采育场在森林培育与生态修复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规划“十三五”期间,国有林场、采育场危旧房改造改造管护用房9000平方米;安全饮水惠及1.1万户;实施电网改造及通讯网络升级等工程建设。
③主要建设内容
重点加强危旧办公用房维修与改造,改善生活与办公条件,重点搞好办公用房、库房等其他附属用房的建设,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照相机等办公设备;购置车辆、防火用对讲机、森林资源调查用GPS、罗盘等生产设备。开展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建林区公路;实施电网改造及升级通讯网络等。对基层业务骨干人员开展知识更新与新技术轮训,全面提高基层林业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④投资
建设工程需要建设资金1.30亿元。
⑺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及市本级。
②建设目标
构筑全市林业产权交易一体化。通过搭建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形成全市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凭证、统一交易平台、统一信息披露和统一监管平台的林权交易体系。以有效整合林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突出作用,营造公平、公正和与市场密切接轨的林业发展环境,促进林权有序流转,规范森林资源转让行为,实现林木资产资本化、林业经济市场化和经营管理规范化,缩短林业投资周期,提高林业经营水平。
“十三五”期间,规划完善林权交易平台及开展全市网络体系建设、12个县级林权交易平台建设及市本级交易平台建设。新建规模15000平方米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大楼。
③主要建设内容
建立和完善林权交易平台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是在全市12个县(市、区)建立县级交易平台及市本级交易平台建设。配备相关机构和人员,包括下设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林木(或林权)交易中心、林木(或林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信息中心、林业办证审核服务中心、林业法律与科技服务中心等。
④投资
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工程需建设资金1.15亿元。
⑻林地林权监管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与市本级。
②建设目标
强化林权管理 守住林地红线。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为指导思想,以守住生态红线、促进绿色增长为目标,坚持以林地林权管理为核心,坚决遏制林地流失,强化林权管理,着力构建林地林权管理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完善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管理体系、加强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林权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林权登记和规范化管理。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立12个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成全市统一林权登记及流转平台一个;建立全市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系统一个。
③主要建设内容
贯彻落实好《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对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修编和进一步完善;加强林地资源数据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建立动态林地变更台账、林地变更数据库,加强《全国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系统》的运用、强化县级林地林权管理、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林地林权管理的整体水平;积极开展各类占用征收林地项目核查,开展林地保护管理专项行动,强化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破坏林地违法行为;加强林地林权管理法规体系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定额管理,进一步规范林地管理,严格保护林地资源。
④投资
林地林权监管建设工程需建设资金0.09亿元。
⑻森林资源监管建设工程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以保护、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为目标,强化森林资源监管,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坚持依法治林,遏制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加工经销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有效防范森林火灾和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加强森林抚育管护,建立森林资源综合监管体系。
③主要建设内容
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林地、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砍滥伐林木、乱采滥挖珍稀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等一系列严打行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有效防范森林火灾和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强化群防群治,加强应急消防队伍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保护森林资源,保障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继续实施森林资源禁伐、减伐工作,停止对全市公(铁)路两旁第一层山脊或平地200米范围内林木的采伐审批,并将其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暂停新上木材加工企业的立项与审批,认真开展木材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关停一批能耗高、质量不合格、环境污染严重的木材加工企业;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开展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加强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监管。
建立森林资源监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包括林地管理、林木采伐管理、木材运输管理、公益林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资源监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森林资源评估中心,加强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④投资
森林资源监管建设工程需要建设资金0.60亿元。
⑼林产品质量安全及标准体系建设
①建设范围
12个县(市、区)。
②建设目标
以提供林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为核心,通过加强林业质量监督与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起一套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林业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林业标准战略,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品标准制修订步伐,建立健全林业标准体系。
③主要建设内容
林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以市林科所为主体建立1个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县(市、区)为主体建立12个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使监测机构在人员配置、管理制度、环境条件方面逐步提高,全面提升林产品检验检测能力;逐步建立起覆盖到县级的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体系。
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开展油茶、毛竹、林木种苗、林下经济、林产品质量、林木花卉、生态修复等标准化建设;加强林业标准宣传和推广示范,建设林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建立林业标准化管理机构,组建林业标准化管理队伍,开展林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培训,切实加强林业标准化管理。
④投资
林产品质量安全及标准体系建设共需建设资金5.00亿元。
第七章 投资与效益
本投资估算范围为“十三五”期内各项建设工程的造林直接费(育苗、整地、造林、抚育管理等)、公益林补偿费、部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费、设备购置费、科研及技术培训等相关费用。不包括征占用土地补偿、项目管理、技术转让及其相关费用。
(1)国家和地方的相应政策法规。
(2)大发体育:相关行业技术经济指标。
(3)现行市场价格。
(4)社会平均用工量。
“十三五”期间,全市主要林业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总额为510.2653亿元。各工程类型投资如下:
(1)健康森林工程建设投资188.9000 亿元,占37.02%;
(2)美丽湿地建设投资12.2300亿元,占2.40%;
(3)绿色通道建设投资1.4000亿元,占0.27%;
(4)秀美村庄建设投资39.0000亿元,占7.64%;
(5)绿色富民产业建设投资232.7800亿元,占45.62%;
(6)生态文化建设投资1.3070亿元,占0.26%;
(7)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4.6843亿元,占6.79%。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方向以及大发体育:的相关政策,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各级财政承受能力,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省、市、县财政投资和社会(市场)融资3个渠道。
到“十三五”末,全市森林面积保有量达 108.6万公顷;森林总蓄积达到0.72亿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4.48%以上;森林总碳储量达过0.35亿吨,森林固碳、释氧、储能、蓄水、保土保肥等主要森林生态功能效益总价值达到1747亿元以上。
通过项目实施,全市森林分布、树种配置、林种结构日趋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石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防护林退化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极端气候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得到有效缓解,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量得以提高,增加森林储碳能力,对有效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缓解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项目建设,全市中幼林和未成林造林地得到全面抚育,低质低效林、退化防护林得到有效改造,林分生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林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和可采蓄积量大幅增加,木材储备效益大幅提升。同时林业产业布局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林纸、林板、林化、林油、林能、林食、林药、林游等相关林业产业蓬勃发展,以速生丰产用材林、珍贵用材林、木本粮油(油茶、板栗、核桃等)、毛竹、中药材等为主体的商品林基地建设日趋壮大,原材料供应逐步实现基地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林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加强,林业产品附加值稳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林业产业向着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林业产值大幅提高,到“十三五”末,全市林业总产值将突破630亿元。
森林内空气含氧量高、细菌少,噪声小、空气负氧离子高,可以促进新城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消除疲劳、镇静安神的作用,森林疗养保健效益显著,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森林为人们提供了健身益智的活动场所。“十三五”期间,全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数量逐渐增加,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加强,旅游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森林的游憩吸引大量的游人,旅客数量稳步增加,森林游憩效益大幅提升;随着生态旅游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生态文化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生态文明的进步。
项目建设,森林的综合开发,必将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途径,减轻了就业压力。同时,森林直接或间接收入,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来源,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生产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得以减轻,从业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与提高,有利于林区社会稳定与和谐。
第八章 保障措施
8.1.1坚持政府主导,把林业建设纳入各级党委与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森林、湿地、沙地、野生动物等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追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林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生态建设的政府意志,力争做到目标、任务与投入、政策的匹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手段,组织各方力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多元化协同推进生态建设新格局。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支持林业发展,把林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8.1.2强化与完善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林业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配合支持林业发展的制度。完善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主动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要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组织和监察部门要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重大毁林案件、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质量等事故责任问责制。严格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切实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林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8.2.1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
加强林地保护,划定林地保护红线,实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占用征收林地的审批制度,规范占用征收林地审批(核)程序;对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实行定额管理制度,占用征收林地的定额由国务院确定;没有定额的建设项目,有关主管部门和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建立健全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与自然保护区、流域水资源开发等重点区域和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逐步提高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抓紧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8.2.2加快完善林业各项补偿补贴制度,落实好国家各项林业优惠政策
完善财政对造林优质苗木、中幼林和低产林抚育补贴制度,建立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实行林业机具购置补贴和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实行生物防治国家补贴制度,完善育林基金管理办法;加大财政贴息补贴力度,建立健全森林保险机制和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对林业综合利用、劳动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林产品实行优惠税收政策;推进林业改革补贴政策,加大林业合作社、产权交易中心的投入力度。
8.2.3加强基层林业工作机构建设,发挥基层林业站在林业建设中排头兵作用
加强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等林业机构建设,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靠基层林业站开展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工作,将育苗、造林、抚育、嫁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送进广大农村,培育和扶持林业科技示范户,帮助农民科技致富。
8.3.1建立财政投入保障制度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协调和对接,力争上级财政对林业投入保持稳步增长,建立稳定的林业投入渠道。完善林业金融扶持政策,争取中央与省级财政林业贴息贷款。争取纳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的补贴范围,建立地方财政森林保险政策性补贴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林业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县财政每年从总支出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发展林业,并确保林业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8.3.2推动生态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林业
创新林业发展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完善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融资机制。探索符合市内林情的PPP,变政府投入为主为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投入相结合,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民间资金的流入,鼓励尽可能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森林经营。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跨行业、跨地区投资林业事业,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让社会资本新大发体育的投入到林业事业,不断增加社会对林业的投入。
8.3.3实施政策扶持,促进现代林业持续发展
加强对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单位和项目的调度,引导交通、铁路、城建、水利等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投入生态建设。加大对林业的信贷扶持,积极拓展林业大户、龙头企业以林木资产为抵押的贷款业务。对用于林业生产发展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要协调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贴息,适当进行风险补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外商投资林业。建立林业保险机制,加大林业保险投放力度,降低林业生产风险。
8.4.1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增加项目的科技含量
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项目建设提供科技保障;加强林业科技培训,全面提高林业管理人员及广大林农的科技素质,把项目建设支撑点放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利用现有林业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以林业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积极推广、应用营林科研新技术、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将高新技术融入资源加工利用之中,重点扶持几家龙头企业,引进现代高新技术,对木竹、松脂、林药、水果、山野蔬菜等进行综合开发,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8.4.2建立综合监测体系,为森林经营提供科学管理和决策依据
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起以森林资源为主线、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森林资源动态化管理系统,健全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对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森林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速生丰产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对行综合监测和评价,全面掌握工程运行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林业主管部门科学管理和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8.5.1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成效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林业工程建设,坚持先规划、后设计,先审批、后实施。逐步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制度,推进施工队伍专业化,建立并推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制度。逐步实行工程造林监理制,建立营造林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监理员资格准入制度。推行造林绿化作业前科学设计、作业中全程监理、作业后严格验收的质量监管,制定营造林工程项目绩效奖励办法。
8.5.2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加大资金稽查、审计力度,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保证林业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8.5.3建设一批示范村、示范林与示范户,依靠榜样引领林农致富
围绕森林资源培育保护、林木资源综合开发、林业产业健康发展等内容,根据不同森林类型,建立一批森林经营示范模式林。探索建立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相结合、林农致富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新模式和新机制。通过不断总结和推广其典型经验,使其真正发挥带动作用。
8.6.1加强林业教育培训与人才开发体系建设
建立起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投资机制,加快林业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创新型林业科技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基层林区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着力建设“三支队伍”即一支促进林业发展的党政人才队伍、一支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一支适应科技转化和林业生产需要的城乡技能人才队伍。
8.6.2培养引进林业建设所需骨干人才
森林生态系统、湿地、资源资产评估等方面的引进和培训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队伍,建设一支精干的森林旅游专业队伍,提高旅游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市场的能力。
结合林业重大工程实施、科研项目推广、重点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突出高层次创新人才、紧缺急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8.6.3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重视基层林业技术人才的使用
实施人才战略,制定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聚积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培育人才、招聘人才、启用人才。抓好现有人才知识更新,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加大职工队伍培训和再教育力度,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培养一批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业务精通的基层林业技术专业化队伍,培育技术素质好、勇于开拓的新型林农,推动林业整体发展。高度重视基层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的使用,做到因岗择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现代林业全面发展。